最近非常認同網路群組上的一句評語,「德國從選出希特勒再到日前甫結束任期的梅克爾,也走了近百年」,因此,對於「四大公投」投票結果,坦白說,筆者十分失望與落寞,唯這就是「有出來、願意出來投票」相對多數台灣人民的最終選擇,不管你、妳喜不喜歡、高不高興,我們都必須坦然面對與接受,因為,這就是「民主『愛』的代價」,我們只能持續「摸著石頭過河」探索,而不能因為遲疑與擔心就害怕「向前邁進」。

誠然,藍營此際「完敗」當然是毫無懸念,而必須真誠「閉門思過」檢討,觀諸「最終得票數」與「執政縣市分布圖」來看,此次投票確實「完全回到」藍綠對決的「基本盤」。換言之,「四大公投」並沒有讓非藍非綠的其他可能「中間選民」感到憂心或興趣,這也再次凸顯國民黨主導議題的「能力與技術」顯有不足,現時固無需「找戰犯」祭旗,朱立倫主席所說「公投已死、民進黨鴨霸」也不能解決黨魂失去與黨員守則的根本問題,朱主席的領導與橫向協調已須審思「技術精進法門」。

易言之,在野國民黨「表面上」確是「輸到脫褲」,但我們若以民進黨蔡政府此番近乎「傾巢而出」且明顯「行政不中立」的優勢資源與執政硬拗來看,所謂「四個不同意、台灣更美麗」的得票數,竟依然「只」催出「基本盤」的勉強及格票數,即可看出蔡總統在執政已第二任、近5年「只有抗中」的難看執政業績下,台灣人民只願給「這般低空掠過」的票數,顯見台灣人民已在「觀察考核」,以便日後作為對嘴巴號稱「愛台灣」的民進黨在2022乃至2024大選進行「最後審判」。

而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觀察,即是從蔡總統在四大公投結果完勝後的記者會上表現可以看出貓膩,首先,對於這樣的勝利或暫稱為「慘勝」也罷,既然台灣人民已決定讓蔡總統有關能源、食安、經濟與環保等政策能夠「繼續下去」,那麼,此後的「成敗結果與KPI」,日後再要「雙標、三標」地牽拖給「馬維拉、對岸」或是「萬惡國民黨」的話,將會完全站不住腳,而之所以沒有或不敢接受「媒體提問」,想必也是她認為未來挑戰確是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大條了」。

說實話,筆者當然不喜歡「這樣無言的結果」,但套句政治學上的經典術語,「民主的弊病,要用更民主的方式來解決」,假如「同島一命」的我們都真心認同民主自由多元價值的話,就應勇敢接受「出來投票與不出來投票」自由選民的決定,一方面,期待國民黨能真正找回從政初衷的「團結與接地氣」,另一方面則是期待已備受台灣人民近乎「寵愛、膩愛」的民進黨也能「實事求是」,而接下來,或許就只能用游院長的那句話來結尾,那就是「歡喜做、甘願受」了,台灣加油!

(作者為前中國國民黨發言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台灣人民 #民進黨 #出來投票 #國民黨 #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