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於12月28日公布110學年度「大專新生註冊率」,各學制合計共有106班的註冊率「掛零」!回顧自107學年度以來,首度引發社會譁然的78個系所新生註冊率掛零,緊接著在108學年度,更寫下132班「掛零」的最高峰,其後在上(109)學年度,緩降至121班「掛零」,乃至於日昨公布的106班「掛零」,表面上看似洶湧浪頭已過,其實結果萬萬不然!
首先,自2018年8月以來(即自107學年度起),合計共有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南榮科技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以及蘭陽技術學院、和春技術學院、台灣觀光學院等七所大專院校先後停招、停辦。易言之,這七所大專院校之所有停招、停辦的各學制班別,已全部不再被計入各學年度的註冊統計,因此,「掛零」班別在數字上的減少,事實與以上七所大專院校的先後停招、停辦息息相關。
其次,教育部從2014年起,實施所謂「名額寄存」制度,意即各公私立大專院校,皆可把已奉部核定的招生名額,「寄存」在教育部的帳上!例如:某學制班別雖奉核可招生100人,但校方自認或只能招到60人,於是便「寄存」40個名額在教育部,且各校總「寄存」名額並無上限。待學校認為招生情形好轉後,再向教育部申請取回「寄存」名額,而此「乾坤大挪移」式的「名額寄存」制,竟可實施長達12年,直至2026年為止。
此也就是說,自103學年度起的每學年度「大專新生註冊率」,其實都已不符於真實註冊情況。因為截至昨日公布的統計數字,全國各大專院校共有38910個招生名額(含:日/夜間、專科、學士、碩博士),寄存在教育部。試問:這近四萬個名額,可換算成多少班?又等同於是多少個「掛零」班別!?
由於私校「註冊率」之良否,猶涉及教育部補助款的相對應比例。因此,教育部自開「寄存名額」之後門,等於讓私校能夠公然地以其「失真」的註冊率,去取得教育部的相對應補助。這種兩本帳目的混淆弄假,豈是堂堂教育部所當為?
也難怪北醫大、台大學生集體作弊,台北市立大學學生自拍自己期中考時邊考邊吃泡麵!想想也是,當教育部都能帶頭吆喝大專院校集體做假帳時,學生考試時吃個泡麵哪裡還算個啥?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