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界最關注的財經議題是通膨,上周美國公布1月通膨數據,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7.5%,是40年來最高;接下去值得觀察的是:美國會不會為救通膨而降低對大陸加徵的關稅?
去年初學界開始發出「通膨再起」的警告,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都否認其可能,等通膨數字上揚,仍強調「只是短暫現象」,結果通膨率「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一路上揚到現在。今年能否緩和仍在未知之數,專家已經提出防「停滯性通膨」的警告。
美國通膨的原因有一部分來自外在環境因素,例如疫情引發的諸多問題,導致成本增加、價格上揚;但不能否認的是,也有一部分來自美國政府本身的因素,而且,其所占比重可能更高。
最明顯的當然是美國政府過頭的大撒幣財政政策,及無窮無盡的QE(零利率與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較不明顯的則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發動的貿易戰、關稅戰、科技戰等「組合拳」,造成供應鏈被打亂與重組,因而生產受阻、成本與價格上揚;對大陸部分商品加徵25%的關稅,更讓售價調升,連拜登團隊的財經官員都承認,加徵關稅不利美國消費者與經濟。
在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下,不僅原先外界期待的降低關稅毫無蹤跡,美方甚至已發出可能「再增加關稅」的警告,原因是大陸未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要求。
拜登政府因通膨走高等因素,民調支持度大幅下滑,由通膨的原因可看出,多半屬「自作孽」;通膨飆上7.5%以後,是否能讓美國政府想到減關稅可緩和通膨,還是會繼續把打擊大陸的「霸權之爭」擺在第一位,大家且拭目以待。
#時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