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是地方選舉,隨著中間選民在選票結構中佔比愈來愈高,近年競選主軸也從訴諸政黨忠誠,逐漸轉往以政策吸引選民。政治是眾人之事,政府理應是在充分了解國家的潛力和挑戰後,廣納社會各階層意見,以人民的最大福祉為依歸擘劃政策。然而台灣反而是政府主動影響人民,先射箭再畫靶,拋出既定政策後再去塑造「民意」,民進黨政府去年底針對四大公投鋪天蓋地的「說明」,便是最佳寫照。
坐享行政資源的民進黨,近年已出現卡特爾化的跡象,透過巨大的媒體影響力,扭曲民意來支持自己的政策、攻擊質疑的聲音。若執政黨的政策永遠正確,入主出奴似乎也無傷大雅,但弔詭的是,在民主政治的運作中,最能確保決策品質的方法就是廣開言路,美國政治學者道爾(Dahl)就認為,唯有在決策過程中平等納入社會各界的聲音,才能避免民主淪為特定團體謀求私利的工具。
執政黨選擇性的資訊披露,引導民眾成為政策的辯護者,但人民卻渾然不知某些號稱最符合大眾利益的政策,卻往往不是以全民為核心考量制定出來的,而當有政黨願意跳脫本位主義的桎梏,虛心去理解社會各方,試著描繪出真正符合最多民眾利益的未來,卻反而被貼上「沒有中心思想」的標籤。
民眾黨長期承受缺乏中心思想的批評,但我們確實有著中心思想,就是以台灣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制定出符合人民最大福祉的政策,這個初衷從未改變,也正是因為堅守這個核心價值,即便外界冷嘲熱諷,多年來我們仍堅持與每一位民眾對話,了解每個人對未來的想像,就是為了找出一個能讓大家衷心期待、全心付出,並且能平等受益的國家走向。而現在,經過長年的深思熟慮,民眾黨已經做好準備,要在3月12日開始的華山論壇上,向台灣展示一張跳脫政黨惡鬥、真正符合全民福祉的未來藍圖。
台灣社會組成多元,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國,對內要回應各方民意以及價值變遷,對外則要敏銳觀察國際情勢,把握提升影響力的契機,在這樣的處境下,政府必須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適時調整政策走向,而不是在局勢出現變化之際,仍舊一意孤行,甚至利用輿論重塑「民意」來掩飾自身的決策失誤。作為人民與政府間橋樑的政黨,則必須承擔起促進溝通的職責,願意接受不同意見的政黨,才能融合各界期望,制定出最周全的政策,也才能引領社會走向包容。
民眾黨絕非毫無中心理念,相反的,正是因為我們有著堅實的核心價值,才不願在缺乏對民意充分理解下,魯莽地將粗製濫造的謊言塞給台灣人民,3月12日開始的華山論壇,不僅是民眾黨展現中心思想的時刻,更是傾聽民意旅程的嶄新一站,我們相信民眾才是國家的主人,政策不該是由上往下的灌輸,而是由下往上的凝聚。誠摯邀請正在閱讀本文的您參加華山論壇,不論是在高雄、台中或台北,請來聽聽民眾黨的政策理念,也讓我們有機會了解您的意見,透過審議式民主,一起打造共容、共融、共榮的台灣。(作者為民眾黨副秘書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