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如果維護中華民國主權不是台獨的話,將是未來兩岸協商較好的基本條件。對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直斥這是「妄圖以兩國論行騙」,批陸委會以製造釋放「善意」假象行謀獨之實。相較1年前回應邱太三「春暖花開」的客客氣氣,國台辦這次顯然沒再對「這位先生」拿出好臉色。
有趣的是,在國台辦發言人的新聞稿中,以記者提問方式完完整整提及了「維護中華民國主權」這8個字,新華社稿件中也一字不差地全文引用。要知道,「中華民國」這4個字,在大陸涉台官方文書、官媒稿件是一個「敏感字」、「禁用詞」,特別是在兩岸關係語境下,陸方根本不願意、也不敢提及「中華民國」4個字,即便有提,也必須要以引號加註,凸顯出其乃所謂「偽稱」性質。連大陸對台學者在公開論文、發言中,也對「中華民國」4個字小心翼翼。
然而,這次國台辦新聞稿中,大大方方援引邱太三「維護中華民國主權」的原話,也沒有給「中華民國」這4個字加引號,這當然不可能是陸方操作疏忽,更有可能是有意為之。原因何在?難道是大陸官方對這4個字「脫敏」了嗎?當然不是,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陸方已經徹底定性蔡政府是「台獨政權」、民進黨是「台獨政黨」、陸委會是「台獨路線下的陸委會」的前提下,中華民國就是台獨。如此一來,不久前陸媒批評國民黨立委是「暗獨」,也在情理之中了。
由此觀之,在北京眼中,若中華民國具有一中意涵,象徵著兩岸存在對整個中國的政權、代表權之爭時,中華民國背後就賦予了自由、民主、甚至改革大陸政治體制的「進攻性內涵」,在這個語境下,北京對中華民國雖予以默認、尊重,但基本都持閃躲、迴避姿態。反之,若中華民國變為台獨代名詞,就像邱太三說的「主權相互承認」,那麼北京對中華民國反而不再忌憚,「中華民國」也就變成陸方記者拋出的「球」,等著國台辦發言人來「殺」。
當國台辦不再怕談中華民國,陸方原本對中華民國的尊重和默契,就註定隨著過去6年來兩岸政治互信的急劇喪失,一道付之東流。事實上,早在2016年520就職當天,蔡總統提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時,北京回應「未完成的答卷」,仍保留尊重和模糊的空間,但當蔡政府正式提出「中華民國台灣」,以及去年國慶蔡英文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後,中華民國就徹底變了味,兩岸官方對恢復談判協商的互相喊話也變成毫無意義的雞同鴨講。
不過,朱鳳蓮在對中華民國「殺球」的同時,還是留下了空間,那就是重申「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一中,兩岸關係才能回到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台灣朝野政黨通過的修憲案,不碰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與兩岸定位,的確是明智的決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確規定台灣地區、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領土。換言之,回到兩岸和平發展的「鑰匙」仍然放在那裡,就等著蔡總統、邱主委撿起來、插進去。(作者為智庫研究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