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陪同拜登總統訪問韓國三星公司,接受媒體訪談時催促美國國會盡速通過「晶片法案」,並稱美國從台灣購買70%的最先進晶片並不安全,強調美國必須自製晶片。
其實這已不是雷蒙多首次發表「台灣風險論」,打從去年年中她就不斷地散播,卻從來沒看到蔡政府做任何適當的處理,讓「台灣處於地緣政治風險」的論調一直在國際政治、產業、媒體間像病毒一樣傳播。
去年7月雷蒙多一方面表示:「地緣政治風險是美國要減少倚賴台灣生產的原因」,另方面又說:「我們非常倚賴台灣,台灣目前是盟友」,顯示出美國正在操弄其一貫的兩面手法。於是在美國棍子與紅蘿蔔齊發之下,台積電去年5月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置先進晶片工廠;現今已動工多時,美國政府說要給的補貼卻還懸在半空中。而即使台積電已到美國設廠,仍止不住雷蒙多對台灣的中傷,去年11月在芝加哥、底特律兩經濟俱樂部演講,雷蒙多還一再地鼓吹她的台灣風險論。
甚至到了今年2月接受CNBC訪問時她又表示:「美國正危險地倚賴台積電,而台積電總部所在的台灣正處在脆弱狀態。」歸納雷蒙多的言論,其目的就是美國要有自己的先進半導體製造,而要吸引投資,對半導體工廠和研發的補助則是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為了合理化該項政策的急迫性,於是拿台灣作敲門磚,這三塊磚頭就是:美國先進晶片過度倚賴台積電、台灣處於高度地緣政治風險、台灣政府給半導體產業高度補貼,這些論點說穿了都相當荒謬。
在全球化高度分工之下,半導體供應鏈許多環節集中在少數企業或國家本就是普遍現象,例如台積電等先進製程不可或缺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全球只有荷蘭艾司摩爾公司獨家供應,其光源等技術則來自美國。另外半導體製造的上游包括智慧財產權、軟體、設計及製造設備等,都是美國掌控的領域,美國能夠要求他國配合其實施出口管制措施,不就是技術上掌控了掐脖子的環節!
至於台灣處於地緣政治的風險,始作俑者就是美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於5月透過視訊在世界經濟論壇表示:華府和北京應試圖避免將台灣置於美中緊張關係的中心。豈不就是在直指台灣風險問題的核心所在!
有關台灣半導體補貼部分更是笑話,美國官員所說補貼半導體的數字應是來自白宮公布的供應鏈百日評估報告,該報告說:台灣對半導體投資提供土地成本50%、建造與設施45%、半導體製造設備25%的獎勵等,幾近胡言亂語。
雷蒙多拿這三塊敲門磚的目的是要敲開美國晶片法案(CHIPS)對半導體產業的補助大門,這法案喊了1年多,目前還躺在國會。晶片法案是美國2021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的一部分,授權促進在美國研究發展與製造半導體的一系列計畫。但該授權法並未給予預算,因此還需等待另一項提供預算的法案通過。去年6月參議院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分配了資金給晶片法案,但眾議院部分民主黨議員對該法案有不同意見,11月該創新競爭法案終究無法被安排放入2022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到了今年1月,眾院民主黨另提出其版本「美國競爭法」,預料此法案仍將經歷冗長的協調。換言之,美國的晶片法案未能獲其國會同意是因內部利益交換擺不平,和台灣何干?
美國政府的台灣風險論助長了國際間對倚賴台灣半導體的憂心,英特爾總裁基辛格就以那三塊磚在國際間宣傳,日前日經中文網還以〈尖端半導體台灣一極化風險提高〉強調過度倚賴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在在形成對台灣和半導體產業的不利情勢,迫使客戶訂單轉向、我業者到美國設廠等。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國家尊嚴被霸凌,我政府還能繼續裝聾作啞嗎?(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前經濟部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