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不少智庫,基本多為出資者做研究課題,經常自然而然地做出偏向出資者的結論和意願,成為出資者所屬利益團體的背書者之一。當然,獨立客觀的智庫,仍然不少。最近華府智庫之一「美國企業研究所」,最新出版的《保衛台灣》一書中,資深研究員白蘭斯(Hal Brands)和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在名為〈為長期戰爭做準備:美中在西太平洋之戰,不會速戰速決的理由〉的章節中寫到「華府可能正在為錯誤的戰爭類型做準備」。
他們兩位表示,美國和中國大陸都希望在太平洋打一場小規模戰爭,但這不是他們會得到的那種戰爭。中國大陸和美國認為無論那方戰敗,損失都太大,因此希望是小規模衝突。但雙方也都有堅持下去的能耐,因此戰爭就有可能拖久,規模就有可能是區域性而非局部性。中國大陸認為台灣問題,必須在這代人解決,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美方則認為未傷及中國大陸就認敗,將重創美國國際聲譽。
因此最簡單解決的方法就是恢復戰前狀態:「中國停止攻擊,台灣不宣布獨立,美方也不支持台灣正式獨立的承諾」。如此一來美國援救了一個充滿活力,有著戰略地位的民主政體,美國與中國大陸雙方都保留了臉面,又看到明日的曙光。
事實上,這兩位研究員的觀點,就是台灣學界的基本觀點。亦即維持現狀、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和平交流、共創未來的兩岸關係。
問題是,從拜登總統上台後,我們不理解的是他庚續前任川普總統對大陸的經濟制裁政策。甚至變本加厲,更拉幫結派促成各種抗中的軍事同盟,並強化已有的政經關係,引導至堵中的策略。不論是英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的「五眼聯盟」,澳洲、美國、英國的AUKUS同盟,還是日本、印度、澳洲、美國的QUAD、以及希望結合印太地區更多國家參加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等。這些由美國牽頭的大小組織,最後的聚焦都在對付中國大陸的崛起,封鎖中國大陸的經貿活路。亦即阻止及封鎖中國大陸,從世界製造工廠,躍升為高端科技的中國製造,甚至有能力超前訂出商業科技產品的世界規格!
拜登總統展現了他的雄才大略。這次6月29日至30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北約30國峰會,也邀請了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太平洋國家領導人參加。預計北約將把對抗中國崛起,首次定入組織指導原則。
最近這兩年,我們的國防部在美國人的「指導」之下,成立了「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對台軍售政策改變,拒售台灣M H -60R反潛直升機,因為美方盼台採購不對稱作戰武器。其實,美國人就是希望,兩岸的衝突,在台灣形成「烏克蘭化」,焦土作戰在台灣。然後藉口助防台灣,用對付俄羅斯那一套全方位掠奪戰,從科技、文化、經濟、貿易等,一次打擊中國大陸。特別是大陸持有的一兆美元的美國國債,以及數不清的海外資金及資產。美國只要誘使中國大陸攻擊台灣,最好登陸台灣,那麼美國的一石數鳥的掠奪詭計,就可以施展和得逞。這種企圖和野心,幸好很多人都明白了。
我們國防部在前幾個月曾表示,將取消軍團,改成作戰區,這個餿主意,肯定是美國強烈向台灣當局表示的。我們真不明白,美國、日本、韓國的部隊是不是也是將自己國家化成作戰區來統帥部隊,如果不是,台灣當局為何要如此?不是美國人的主意是誰的主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國人蓄意把台灣推入作戰區,希望兩岸對著幹,打爛台灣,拖垮大陸。幸好,我們國防部英明,公開表示,有計劃,沒時間表。
因此,台灣一批搞反中抗中奪取到台灣政治資源的政客,實在該反思台灣的未來怎麼辦?如果反中抗中仍然可以騙取國家資源,我們也無所謂,反正選舉各看本事,後果選民自負。然而方法要改變。如果這帖反中抗中藥,越吃越猛,基本還有美國人加持,搞到最後,宣布台獨,這下正好走入美國人的圈套,逼迫中國大陸不得不出手。問題來了,反中抗中的飯,還吃得動嗎?這批政客,你們沒有親戚五十在台灣嗎?江湖有言,盜亦有道,把台灣弄糊弄焦,大家沒路走了,只有美國人獲取龐大的利益,但卻搞死兩岸的中國人,還有那些堅稱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台灣人。
日前,哥倫比亞教授、著名漢學家與中國政治專家黎友安(Andrew Nathan),在《外交事務》撰文,主張「中國其實不打算對台灣動武」。黎友安認為習近平並非不想統一台灣,而是中國大陸對台灣,一直保有「戰略耐心」,而且北京的戰略耐心不只是對台灣如此,對其他領土爭議的場域也是如此。
俄烏戰爭的經驗,讓北京更堅定要以戰略耐心跟台灣繼續耗下去,耐心等候台灣最後高舉白旗,也不要冒險發動攻擊,以免付出慘痛代價卻永遠失去台灣。
總之,決定台灣和大陸是和是戰的命運,最後是台灣的選民,我們都是同一艘船的人,真的是命運共同體。台灣在民國四十七年,度過了八二三炮戰的危機. 六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看不出兩岸有什麼危機?只有美國人鬼畫符般地到處唸符咒,說大陸要打台灣。美國人的目的就是要打斷大陸和台灣發展的未來,我們總會有一份自覺吧!正如佛教禪宗六祖慧能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