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即將步入尾聲,產業政策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大概都已定型。可以看出,後蔡時期的台灣產業,幾乎只能靠半導體業獨撐大梁;其他曾被列為核心戰略的產業,看來都難登堂奧。但當「神山」難以護國之時,台灣經濟將難以為繼,令人憂心。
無執行力 國家隊弊病生
2016年5月蔡總統上任之時,提出要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讓台灣經濟轉型。要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強化經濟活力及自主性,加強全球和區域連結,包括參加TPP和RCEP,並推動新南向政策。另外,提出五大產業創新計畫,包括物聯網、生物醫學、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防產業,加上新農業與循環經濟,成為「5+2」計畫;後又擴充納入了數位經濟與文創。
2020年蔡總統續任時,提出六大戰略核心產業:半導體和資通訊、資安、生物醫療、國防及戰略(航空及太空)、綠電及再生能源。這些項目除「資安」產業外,基本上沒有改變。但在發展策略上,要以內需衍生的需求打造「國家隊」來發展台灣品牌;要爭取全球最頂尖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擁有國際視野和能力。
6年來的發展,我們看到的卻是,除了半導體一枝獨秀以外,各種目標產業都乏善可陳。半導體業繁榮,來自於中美地緣政治變化和疫情下遠距通訊需求暴增;但其他產業發展卻緩如牛步,因執政團隊品質堪憂,加上執行策略迷信「國家隊」產生各種弊病,導致有目標卻無執行力,推動涉及的各種環節遂問題叢生。
就以蔡政府寄予厚望、推動最力的國產疫苗來看,為了扶植「高端」這個「國家品牌」,刻意修改遊戲規則,提供免疫橋接免除第三期試驗、提供全球最高的疫苗價格和大量採購,到現在仍然無法獲得國際認可,只淪為國內釋放各種消息炒股的標的。
目前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卻被美國押著赴美國設廠,極可能還會被迫多廠投資。加上美國主導的Chip 4計畫(和日、韓、台聯合發展晶片的策略聯盟)台灣迄今尚未接到會議通知,大力扶持本國業者的《晶片法案》又不利台積電發展中國大陸市場,都已在台灣半導體業罩下黑幕,這波榮景過後,未來前景已引發許多專家憂心。
6年掛蛋 被亞太邊緣化
蔡政府在台灣優越的地緣態勢下,卻在美中對抗中無力創造「左右逢源」優勢,缺乏智慧、全力押注美國的結果卻還是「左右為難」,已經對台灣經濟投注了巨大風險。2016年上任時宣示要參與TPP和RCEP的區域經濟整合,在6年後的今天仍一事無成;甚至對RCEP視為畏途,連申請的勇氣都沒有,經濟國際化成為空談,被亞太區域邊緣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美國為台灣畫大餅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卻只有「倡議」而沒有互利內涵,淪為大內宣工具而已。
最可悲的是,6年前提出要以創新、就業和分配為核心價值,但2021年的「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卻創下10年來新高;請問,蔡政府面對經濟弱勢者可有任何慚愧?蔡政府執政後,到去年的6年平均失業率高達3.82%,居然高於執政前那年(2015年)的3.78%;請問,蔡政府面對失業族群可有任何慚愧?台灣在美國獲得專利的全球排名,也從蔡政府執政前的第5名掉到了第6名;蔡政府宣稱每兩年要打造一家創新「獨角獸」企業,但是到去年底全球共有959家獨角獸企業,台灣居然連1家都沒有。別說大國,連小國寡民的以色列都有24家,新加坡也有12家,蔡政府很會大內宣,但這種執行力實在令人質疑。
如今物價高漲,實質薪資不升反降;年輕人到柬埔寨謀生卻誤入人口販賣的賊窟。別說農漁產品可能完全喪失大陸市場,在兩岸關係惡化之下,台灣經濟極可能完全斷鏈卻無替代市場。我們要請問蔡政府,未來護國神山岌岌可危,台灣經濟將何去何從?(系列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