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方俗稱的黑色星期五,不過在50年前的今日,同樣是一月十三日,同樣也是黑色星期五,爆發了一場被稱為台灣最後空戰的一一三空戰。這場戰鬥是我方空軍飛行員胡世霖、石貝波駕駛F-104星式戰機落了共軍兩架殲6戰機勝利凱璇;不過中共方面卻有別的說法,使得這一場台海最後空戰,兩岸都認為是己方勝利。

民國56年1月13日空軍第12偵察中隊的宋俊華中校,駕駛RF-104G型偵察機在福建沿海地區執行偵照任務,突然戰管中心發現,有兩架敵機朝向宋俊華中校的RF-104G逼近,隨即命令宋俊華中校立即脫離迴避,同時在台中清泉崗基地警戒的四架F-104G戰機也緊急升空前往支援,分別是蕭亞民中校、胡世霖上尉、楊敬宗少校、石貝波上尉。

當年的空軍刊物,以胡世霖與石貝波做為封面人物。(圖/中華民國空軍)
當年的空軍刊物,以胡世霖與石貝波做為封面人物。(圖/中華民國空軍)

四架F-104G以最大速度趕往現場,擔任隊長機的蕭亞民中校先行發現中共殲6(仿蘇聯MiG-19),並且加以鎖定發射響尾蛇飛彈,沒想到他的飛彈沒有解開安全鎖無法發射,因此將射擊機會交給僚機胡世霖上尉遞補,胡世霖上尉成功發射飛彈擊落了1架殲6,是這場空戰的首開紀錄者。隨後較晚加入空戰的石貝波上尉也發射一枚響尾蛇飛彈擊落另一架敵機,成為第2位空戰英雄。其他的殲6戰機慌忙逃離後,我方的F-104重新整隊回航,完成這次援護任務。遺憾的是,在回航的過程中,楊敬宗少校的F-104卻失蹤了,成為這場勝利的最大遺憾。

雖然這是一場空戰勝利,在當年卻沒有特別張揚,雖然各媒體喜聞樂見的大書特書,政府方面卻是慎重因應,原因是此時美國正在越戰耗費心力,並不希望台海再出現衝突,因此在那段時間的中美關係出現了一些波折,成為這場勝利的另類代價。

不過更奇怪的是,在我方宣告空戰勝利後不久,大陸方面也有自己的勝利捷報,據大陸的說法,共軍的殲6戰機以機炮擊落了我方1架F-104G,空戰英雄名叫做胡壽根,自己完全沒損失任何飛行員,大陸還提供了空戰時的照片佐證,並稱稱找到我方陣亡飛行員楊敬宗少校的遺體可供證明。

這場空戰的真相在經過五十年後仍然莫衷一是,我們的航空研究者認為,大陸對這場空戰過程說法不一,出現過好幾種版本,而且內容相互矛盾。其一說法是,胡壽根是在地面導航的幫助下,以面對面的方式擊落F-104的3號機,因此雖然他只發射了48枚炮彈,卻直接命中座艙。關於這種說法,中華民國的F-104飛行員全都不同意,F-104的極速高達2馬赫,兩機對頭迎面的時間極短,完全沒有攻擊的可能性。有些說法就修正了「迎面攻擊」之說,改成我方F-104機群回航時,其中一架F-104剛好落在胡壽根座機之前,因此他把握射擊機會,擊落了這架戰機。這種說法可能性也低,F-104是有雷達的,反而是殲6戰機沒有,因此我方飛行員沒有理由會「露屁股」給對方打。還有記載是描述一種熱血動魄的空戰,稱F-104曾經對胡壽根的座機發射過兩枚飛彈,胡壽根都成功躲過後再回頭反擊,這種說法就更難相信了,F-104是高速攔截機,不會落入這種纏鬥的情節。

至於共軍所提供的照相內容,也普遍不被空戰史專家所採信,因為共軍很可能是拿其他的空戰照片充數,畢竟他們確實在廣東靠越南的上空,擊落過一架美軍的F-104,就移花接木的把另一場空戰照片引用到一一三空戰這裡來。

50年後的現在,參與這場空戰的英雄們多數已凋零,僅有石貝波上尉仍存於世,他也是少數經歷台海空戰的英雄飛行員之一,在2016年時,曾接受馬英九前總統頒贈的「保衛台海紀念章」,如今他的座機仍在岡山空軍歷史博物館陳列。

#台海空戰 #黑色星期五 #F-104 #石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