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疾管署公布,11月第三週國內類流感就診近4萬人次,12月將重新開放50至64歲成人接種,可能迎來另一波搶打潮,而今年流感疫苗開打歷經國外不良事件恐慌潮,導致11月初學齡前幼兒接種率僅約41.2%,「首打族」接種率更只有17.7%,疾管署呼籲家長儘速帶孩子接種疫苗。而疫苗施打後副作用大多為發燒、頭痛、過敏等,智慧體溫專家愛微科共同創辦人曾軍皓建議,施打疫苗後可使用貼片持續性監控體溫,一旦發燒時不但能夠提前預警,更可提供完整長期體溫變化狀況,方便就醫時醫生進行診斷。

媒體報導指出,接種流感疫苗後48小時內約有1至2%可能會出現38度以下的低燒徵狀,通常在1、2天內不需要任何處理就會自動消失。如果小孩出現高燒,或接種48小時後仍然持續發燒時,則須儘速就醫找出可能原因。

發燒的型態很多,有可能體溫上下劇烈變動,有每天可能間歇性溫度升高最後回歸正常體溫,也可能每天體溫持續升高但不回歸正常體溫。不同型態的發燒都可能是不同疾病或狀況所導致。體溫專家愛微科共同創辦人曾軍皓分享,傳統發燒時,大多以棒狀式體溫計或耳溫槍量測體溫,但可能遇到量測時間因為忘記而不固定,或者遇到間歇性發燒,量測時剛好遇到正常體溫而無法抓出發燒徵狀。因此建議使用體溫貼片持續性體溫量測,不但可以用手機連線紀錄體溫的長期變化,避免量測間隔沒捕捉到發燒狀態,更可以提供完整記錄,讓就醫時醫生更能正確診斷。

#體溫 #發燒 #愛微科 #體溫貼片 #體溫量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