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台灣企業自2019年下半年起企業信用等級受到美中貿易戰加劇影響開始呈現趨弱,尤其是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台灣企業的信用等級下降比率一度急遽惡化,並在2020年5月受評企業信用等級下降比率高達4.69%,而2019年5月受評企業信用級下降比率僅為0.81%,同期比較信用等級下降比率成長了近5倍之多,相當於該月每100家企業中就有5家企業信用等級被調降,達到企業信用惡化高峰。
儘管2020年6月受評企業信用等級下降比率出現止跌回升,但是比起疫情前平均每月企業信用等級下降比率低於1%,目前的企業信用級下降比率仍相對偏高,顯示回穩只是暫時阻止了企業信用的惡化趨勢,但是並未能解除企業信用等級的風險警訊。特別是自入冬以來全球疫情進入另一波高峰期,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重啟封鎖邊境的措施,對於經濟活動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要嚴防企業營運波動再度影響企業信用等級下降。
CRIF中華徵信所分析,所有受評企業的信用等級下降比率由2019年12月的1.15%,逐月快速上升到2020年5月的4.69%,疫情對企業營運惡化的影響程度完全反映在企業信用等級的下降比率,因此雖然這是一項落後指標,但若今年疫情持續擴散,這項指標就對企業信用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尤其要特別要注意的是,2020年11月及12月受評企業的信用等級下降比率雖然下滑到2.83%及2.84%,但是很明顯的,12月的下降比率反而比11月微升,顯示企業信用等級下降比率跌破3%以後已到達一個新低,由疫情緊繃的整體景氣情況,加上又正好進入第1季的工業淡季,推估今年1月份的企業信用等級下降比率將再度上升至2.89%。如果國際主要經濟國家鎖國的措施不解除,2月的企業信用等級下降比率攀升到3%以上的機率也會大增!
CRIF中華徵信所並提醒,台灣企業信用等級的分佈上,屬於信用普通資產有限的B-等級企業的占比,由2020年8月的25.70%逐月上升到12月的31.97%,這個占比並且是近15個月以來的新高;相反的代表企業信用尚可的B等級企業占比卻由2020年6月的68.27%下降到12月的62.63%,占比大幅下滑了5.64個百分點,則顯示信用尚可的企業正快速向B-等級靠攏,這正是一個企業信用將緊縮的警訊。
至於最要留意企業信用變化的產業,首要觀察進出口貿易業。因為2020年1月以來至2020年12月,進出口貿易業均高掛企業信用等級下降比率的榜首,主因台灣中小貿易商居多所致。仔細觀察進出口貿易業占所有受評企業的企業等級下降比率的占比由1月的19%,一路上升到6月的44.35%,雖然在8月份下滑至24.66%;但接著信用下降比率又開始走升,隨著全球疫情在冬天捲重來12月又回升到40%的高峰區,顯示2020年以來進出口貿易業的企業信用品質表現不理想。其次,在2020年9月以來企業信用等級下降比率曾超過5%的產業則包括其他電子零組件業(9月、10月、12月),建築投資業、航運業、金屬加工機業、通用機械設備業、電線電纜業(11月),電腦週邊設備業(12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