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兩會期間受訪,他指出,他所接觸的很多西方人,或是外國駐香港使節等對香港回歸的歷史不清楚,應該多以「英文」向國外解釋說明。

央視報導,大陸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6日的《兩會1+1》中,梁振英接受主持人白岩松專訪。

梁振英表示,香港回歸歷史也不短了,中英談判是1982年,現在算起來差不多40年,對於中英談判的時候兩國說了什麼?聯合聲明裡面是怎麼說的?中方在起草基本法的時候,也就是1985年到1990年的考慮是什麼?基本法160條裡面字眼是什麼?

他說,「不要說西方國家,當然有一些語言的隔閡,就是我們這些香港市民也不一定能認識到,不一定瞭解」

他又指,接觸的很多西方人、媒體、外國駐香港使節、在香港的工商界代表等等,對這段歷史不清楚,所以做這方面的解釋說明工作問題很重要,「他們也不能通過我們常用的中文來接收到我們這方面的信息,所以通過英文來做(解釋說明)工作這個非常重要。」

梁振英說,問題是,這些道理是砲彈的話我們怎麼打出去,打得響打得準。他表示,要打得遠,那麼需要有砲臺,有平台讓香港各方面發聲,再來,有炮筒,炮筒就是在香港的一些意見領袖。

他表示,這兩天在政協的小組會上也談了很多,包括港區的政協委員,希望他們能夠多發聲,所以這個工作很重要,尤其是怎麼用外面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做解釋說明)。

#梁振英 #解釋 #說明 #香港 #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