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旗下AN年產28萬噸、MMA年產9.8萬噸。中石化AN年產22.4萬噸,營收占比約三成,頭份廠和小港廠各年產20萬噸CPL;持股40%的高雄塑酯化學MMA年產10萬噸。
台塑表示,第2季MMA有9家同業安排歲修,包括中國大陸玉皇華誼5萬噸、吉林石化20萬噸、Lucite上海廠17.5萬噸、宏旭化學7.5萬噸、Lucite新加坡廠13萬噸、住友化學9萬噸、韓國LG18萬噸、Thai MMA9萬噸、沙烏地阿拉伯SAMAC25萬噸),合計歲休產能佔亞洲產能34.1%,市場供給減少,惟中國大陸山東齊翔騰達10萬噸新廠已3月中旬量產,後市行情持穩趨漲。
台塑配合中油18吋乙烯管線檢修(3/2~5/2)及台塑化OL-1定檢(6/8~7/15),第2季共有台灣仁武PVC、VCM及液鹼,麥寮AE,及大陸寧波AE及PP6廠安排歲修,比第1季8個廠減少2個廠,預期開工率92%高於第1季90%。
中石化109年合併獲利6.81億元,EPS0.21元。受惠第一季CPL、AN供給吃緊,報價維持高檔,營收、獲利齊步看俏。伴隨CPL、AN兩大產品線上半年供需趨緊狀態可望延續,有利上半年獲利表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