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擁有豐富的天然漁業資源,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為讓民眾了解海鮮、海洋食材,打造「旬魚慢食-生態廚房」,並搭配母親節、端午節,推出一系列課程活動,邀請民眾一起認識海洋、學習食魚文化。
食安已逐步成為民生重視議題,海科館為讓民眾能正確挑選、烹調海鮮,進而享受其美味,推出「石花月」、「海味手作粽」、「草包與飛魚卵大燒賣」等課程,進一步了解食材的來源、特性、營養。
海科館長陳素芬說明,食魚文化除了成人教育外,應從小紮根,孩童若從小接觸並融入其中,能從而體會海洋資源的珍貴,館長進一步指出,國人普遍不了解漁獲的來源為本地或進口、養殖或捕撈,但透過生態廚房,讓民眾自行就地取材、運用資源,不僅能了解食材的來源與特性,也能推廣食魚文化,是一舉數得。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博士陳麗淑表示,海鮮營養價值高,烹飪並非難事,只要先熟識海鮮食材特性、具有基礎烹飪技巧,即可在家簡單料理,她說,這次課程規畫包括,認識海藻、魚、蝦、貝及頭足類、如何正確挑選海鮮、了解食材特性、海鮮營養成分,以及烹調注意事項,專業導師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介紹,讓學員在吸收知識外,更能習得料理技巧。
其中有一道學習料理名為「石花月」,海科館指出,春天的潮間帶猶如鋪了一層毯子,各式各樣的海藻開始大量出現在北部及東北角海岸,可經常看到民眾在路旁曝曬石花菜,透過課程不只能讓學員認識海女、海藻及石花菜,也能手作好看又可口的果凍花,因應近期即將到來的母親節,造型猶如可食的海味康乃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