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原住民日推出原住民電影「巴克力藍的夏天」。(苗栗縣政府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苗栗縣原住民日推出原住民電影「巴克力藍的夏天」。(苗栗縣政府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8月1日是全國原住民日,苗栗縣政府在縣內2座原民文物館及縣圖書館推出多項系列展覽,包括「原住民風景攝影作品展」、「泰雅美麗印記紋面油畫展」、「藤編體驗教學成果展」,「文物返鄉展-遇見kakita」以及原住民族電影「巴克力藍的夏天」與泰雅文化編織與手作講座,讓更多人看見原民文化。

由苗栗縣泰雅文物館與宜蘭泰雅族原住民攝影師依曼日露,跨域合作推出的「原住民風景攝影作品展」,透過鏡頭呈現出的泰雅族遷徙足跡,連結過去與現在生活場域。而「泰雅美麗印記紋面油畫展」則是客家畫家江隆芳以畫作見證從過去到現在逐漸流失珍貴紋面文化,透過畫作串聯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藤編體驗教學成果展」透過教學傳承,將逐漸失傳的泰雅族藤編展現給大眾。

位在向天湖的賽夏族民俗文物館,則特別與台東縣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文物返鄉展─遇見kakita(賽夏族語相見的意思)」,共同展出賽夏珍藏文物。四場展覽企圖呈現或找回逐漸消失的部落文化,及文化歷脈絡足跡,無論對於族人、文化物件,還是文化本身,這個過程都是一段珍貴的文化探尋之旅。

苗栗縣立圖書館也推出「原住民族」系列活動,首先登場的是原住民族電影欣賞—「巴克力藍的夏天」,以及泰雅文化編織講座。「巴克力藍的夏天」一片曾獲2018年休士頓國際電影節「劇情長片青少年電影金獎」的殊榮,故事敘述從小在外求學的阿美族青年Futing,重回花蓮老家尋回原住民傳統的過程,家鄉有一個海祭的傳統,相傳部落的男性必須在成年禮當天,游到漂浮於外海的「巴克力藍」小島,才算真正的勇士。所幸Futing在結識了一位來到部落打工換宿的女孩後,讓他對於故鄉的一切慢慢燃起了興趣,進而在這趟尋根之旅中,能重返海洋,擁抱土地。

泰雅文化編織與手作講座,則是邀請戀綴泰雅工藝坊工藝師游莉蓮擔任講師,游莉蓮自幼熱愛泰雅文化編織藝術,從事創作工藝品已17年,作品以染織為主,結合藍染及編織藝術,此次手作品為泰雅編織鑰匙圈,運用彩色麻線以傳統泰雅族編織工具編織,鑰匙圈帶入原民風,將傳統技藝結合生活。

#編織 #泰雅 #泰雅族 #展覽 #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