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近期英飛淩、意法半導體等公司在馬來西亞的工廠先後封閉停產,儘管8月18日意法半導體中國宣布,其麻坡(Muar)工廠的一個部門在8月16日進行隔離後,已於8月18日重啟運作。但大陸汽車產業界還是難解憂慮。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表示,「考慮到員工感染以及隔離中的員工數量,產出的恢復短期應該還是滿足不了大陸8-9月的需求,缺口仍然巨大。」有大陸車企建議,應儘速調研馬來西亞疫情對汽車產業的影響。
報導稱,截至8月9日,全球因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減產損失已達585.3萬輛,其中北美和歐洲地區損失最大,分別為187.4萬輛和174.6萬輛,其次是中國大陸,達112.2萬輛。
知情人士表示,因為長期的「缺芯」,目前市面上已無晶片現貨可掃,接下來大陸汽車生產也會受到較大影響,8月至9月行業減產或將進一步達到200萬輛,而這樣的晶片荒或將持續到2022年春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