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金融時報》指出,美國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同意我國駐美國華盛頓「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藍委陳以信說,蔡政府此時若高調操作,拚命拉高國人期待,未來要是不成,情感傷害也會更深,對台美關係反成負面影響,政府不可不慎,提醒蔡英文總統,改名不能改運,台美經貿比改名更重要。
陳以信表示,這篇《金融時報》報導引述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評論,葛指出,台美雙方應把精力用在可加強台灣安全等有意義行動,而非放在刺激中共的象徵性作為。
陳以信認為,葛來儀的評論其實很準確,而蔡政府決定此時向美提出需求,可能也是賭在阿富汗撤軍後,美國不能再對北京示弱,又想在拜習通話時以及拜習即將會面之前,營造台美關係也有進展的錯覺。
陳以信說,不過先不論此事是否會成,蔡政府把對美工作重點放在改名上,本身就是劃錯重點,現在台灣最需要美國的是「雙邊實質關係的強化」,尤其是經貿關係。
陳以信批評,蔡政府上台5年來,對外經貿戰略無一成功,只能期待台美經貿有所突破,但今天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去見美國人,不要求台美BTA、FTA,卻是要求代表處改名,心態真是本末倒置。
陳以信強調,相較馬政府時期,務實低調推動台美關係,獲得免簽等實質成就,他質問蔡英文,改名可以改運嗎?駐美代表處就算改名成功,能讓台美經貿更緊密,台灣海峽更安全嗎?如果都不行,那現在自嗨又有何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