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面環海,釣魚成為社會大眾普及的休閒活動,但許多人欠缺海洋保育相關知識,海洋保育署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合作,舉辦培訓活動,強調海釣安全性、海洋永續發展,讓民眾具體了解海洋生態及其重要性。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表示,釣魚活動雖是普及的休閒活動,但每年仍有許多釣客發生意外,以及破壞環境生態行為,讓多數人對釣客產生負面刻板印象,加上長年因政策封鎖海岸,導致民眾開始對海洋產生恐懼感,因此,決定在全台各區域舉辦海釣系統性教育推廣活動,建立大眾對海釣的正確觀念。
海保署以「友善釣魚、海釣推廣」為核心理念,委託海大舉辦友善海釣推廣活動,共分為5場,從基隆開始、到離島澎湖、台南及台中,另外安排一場釣客線上培訓活動,廣邀愛好釣魚的老手,以及對海洋守護具熱情的海釣新手,攜手保護海洋。
海大指出,每一場活動皆包括海釣安全講座、食魚教育課程,以及海釣體驗活動,讓民眾了解基礎海釣知識,如正確的釣魚穿著、釣具組、當季魚獲、釣點、海釣安全注意,更透過食魚教育讓民眾了解在地當季的魚種,傳遞永續海洋保育概念。另外,出海體驗活動也讓民眾透過船長專業的講解,了解海釣過程、海象、潮流及漁獲處理。
同時也傳遞「釣魚是休閒、是運動、是耐心與等待,但等待有可能落空」等觀念。海保署表示,推廣友善海釣的目的是將海洋保育知識普及到地方區域、強調海釣的安全性、海洋保育的永續發展,讓在地民眾參與後,能具體了解海洋生態,並明白其重要性,進而熱愛海洋、願意守護海洋之友善釣魚推廣計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