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強調,躉購費率從馬政府時代就實施,2015年每度電是5.74元,沒國產化更沒廠商來投資。經濟部表示,離岸風電的躉購費率制度行之有年,從2010年國民黨時代就是4.19元,一路漲到2015年的5.74元,但當時候並沒有國產化政策,也未見大量廠商來台投資。然,國產化政策是在2018年蔡政府時代,因政策、法規及決心明確,吸引大量廠商來台投資風場,現任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在擔任經濟部部長時才提出的政策,要求風場開發商承諾協助建立國產風電供應鏈的能量。
競價風場比遴選風場更便宜是因為條件成熟和規模經濟,經濟部解釋,造成競標風場價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透過3.7GW的遴選風場在2021-2024年完工,協助建立起技術、經驗及基礎設施,並且透過國產化建立起本土供應鏈的能量,讓國內發展離岸風電的條件更為成熟;第二、2025年競價風場(1.7GW)得標的廠商,都因為在2021-2024年也有取得風場,故在規模經濟的情況下可以標出較便宜的價格。綜上兩個原因,2025年的風場價格才得以降低至2.2-2.5元。
至於國產化政策,經濟部說,工業局召開76場次產業意見徵詢會議,共計50家國內外廠商及組織參與,考量國內業者技術成熟度及國外業者規劃作法,於2018年公佈實施,目標推動風電開發商、系統商與國內業者合作,透過在地投資、在地採購、在地合作等樣態落實國產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