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出包含自駕關鍵技術成果、雙影像車輛視覺模組、電控化懸吊、AI車輛視覺感知系統、自駕車在地化安全驗證技術、智慧聯網自駕車運行技術實證及電動巴士模組等,其技術均已成功技轉給廠商的實績成果,包含六和機械、技嘉科技、明泰科技、輝創電子、英業達、開發工業、研華科技、台灣中油,可見科技專案成果,已有相當程度擴散電動與自駕產業供應鏈中。

經濟部所屬法人車輛中心(ARTC)自駕關鍵技術成果中,已與台灣協助TESLA、豐田等大廠生產的20幾家台灣廠商,協力組成國際級自駕車台灣隊。

此外,工研院機械所的全台第一「自駕車在地化安全驗證技術」,亦為此活動另一亮點,此技術為讓自駕車適應台灣本土的交通特色與駕駛行為,並驗證其複雜的自駕功能而開發,目前已建立1200多種台灣駕駛行為題庫,讓面對台灣機慢車擁擠交通而表現不知所措的外國自駕車,或剛領取駕照的新手自駕車,透過豐富、多樣的道路駕駛訓練題目來適應台灣人的在地駕駛習慣。

最後搖身一變為經驗豐富的台灣道路自動駕駛好手,此展覽以駕駛模擬艙的方式,來讓民眾親自出考題,參與自駕車的測試驗證。

經濟部技術處成立的mTARC,集結七大法人研究機構及2家業者的力量,自2008年起累積擁有自駕車與電動車相關專利超過千件,目前也已授權專利廠商達205家,協助廠商創造近千億元產值效益。

經濟部技術處mTARC主題館自20至22日,在首屆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E-Mobility Taiwan)聚焦在全球最熱門的電動車與自駕趨勢,精選7項車輛領域科技專案成果,以「智行科技 移向未來」為主題,帶來智慧電動嶄新技術,與參觀者分享,並歡迎更多車輛產業的夥伴或是跨界的合作與交流。

據國際產調機構(marklines)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已超過300萬輛,年度成長率超過46.3%,且若要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碳中和的目標,2030年全球電動車總量預計將增加至3.8億輛,到2050年則是17.8億輛。未來,電動車將占所有公路運輸活動的八成以上。

為順應著上述成長趨勢,台灣過去五年車用電子產業的產值,以每年13%的幅度快速增長,2020年已達2700億元;如今,在ICT大廠陸續投入下,預期發展將更為快速,推估2025產值可望達到6000億元,車用電子產值可望迎來爆炸性成長。

台灣已具備硬體製造及ICT軟體/技術優勢,台灣機會在於智慧化與系統整合,經濟部技術處委請智庫,在1年內拜訪台灣約20家的車廠、零組件廠商及ICT廠商,了解廠商技術需求、驗證缺口及台灣的機會。未來將透過科技專案協助產業技術升級,自財政年度(FY)111~114將投入約7億元,建置完備下世代車電的測試驗證能量,協助產業切入國際供應鏈,如全速域全車種實車封閉式驗證場域、多合一動力驅控系統驗證能量、次世代數位座艙驗證設備等,提升產業於國際供應鏈位階。

上述國際級自駕車台灣隊,充分向國人證明台灣自駕車科研人才高水準的軟實力,及台灣產業鏈串連起來的國家代表隊硬實力,台灣隊的表現絕不遜於國際大廠,如協助六和機械開發自駕小巴電動底盤。其中,防鎖死煞車系統(ABS)性能,已超越國際Tier1大廠BWI& Delphi;關鍵技術已達Continental&BOSCH水準,可提供國際車廠具競爭力的價格與縮短顧客50%開發時間,預期每年有10%的銷售成長率。

另協助技嘉科技開發自駕控制器(IPC)已列入國際等級產品,並銷售至美國與中東車廠及使用在路側設施,此外,該產品跨領域整合人工智慧(AI)、5G、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電動車(EV)等技術,達到零接觸辨識身分、長者/小孩跌倒意外即時通報、AI決策自駕等功能,科專技術導入生活,拉近您與智慧生活的距離,可見在經濟部技術處的帶領下,台灣自駕產業競逐國際舞台。

#英業達 #技嘉 #合一 #系統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