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主要作者、亞利桑那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珍妮·李(Jenny J. Lee)說:「從這項研究中可以看出,美國的華人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與非華人相比,由於種族主義的影響,兩方對他們的工作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種族歧視、刻板觀念、仇外心理和政府政策在此之中都在起作用。」

該研究為了探尋美國學術領域中存在的種族問題,尤其是在中美兩國的學術交流合作受政治紛爭影響下美國華人教授和研究人員的處境。研究對美國頂尖的院校和研究機構包括教師、博士後、研究生在內的1949名華人和非華人科學家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隨機調查。

研究顯示,美國華人和非華人科學家都認識到華人科學家的價值,並支持與中國的合作。美國96.8%的華人科學家和93.6%的非華人科學家相信華人科學家對美國的研究和教學項目做出了重要貢獻。

42.2%的華人科學家感到被美政府以種族原因區別對待。與此同時,只有8.6%的非華人科學家有這種感覺。38.4%的華人科學家由於其種族/族裔/原籍國的原因,在美國獲得研究專案的資金時遇到更多困難,而非華人科學家中只有14.2%的受訪者如此認為。

50.7%的華人科學家對自己被美國政府監視感到相當恐懼和焦慮,非華人科學家中只有11.7%。

39.7%的華人科學家認為美國應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以防止智慧財產權被盜,而非華人科學家這樣認為的卻有74.8%。

調查資料還顯示,美國政府的「中國行動計畫」(China Initiative)正在非華人科學家中營造恐懼氛圍。科學家們說,他們切斷了與中國合作者的聯繫,不再雇用中國博士後,並限制了與中國學者的交流。

華人科學家在調查中表示,他們故意不為專案爭取聯邦資金,因為他們擔心會受到更嚴格的審查,這可能會導致專案規模縮小,以及工作資源減少。華人科學家也開始考慮在美國以外不那麼敵對的環境中工作,這可能會影響人才的去留。目前,美國國內來自中國的國際研究生人數已經在下降。

美國百人會總裁黃征宇就此指出:「美國是全球科學研究的領導者,但對華人科學家的懷疑使進步和交流變得更加困難。」

#科學家 #華人 #非華 #美國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