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蘋果等智慧手機製造商尚未克服供應鏈問題,上季財報好壞不一,但高通的營運展望仍然樂觀。
全球供應鏈陷入混亂,但高通卻從中受益,因為零組件嚴重短缺迫使手機廠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利潤最高的產品上,而這些高階手機正是高通主打的市場。
此外,華為退出智慧手機市場,高通也是受惠者之一。華為的Android手機使用自有晶片,但許多取而代之的手機都使用高通晶片。
高通預估第一財季經調整後每股盈餘介於2.90~3.10美元,較前一季增長,並優於市場預估的2.59美元。高通看好第一財季營收介於100億~108億美元,其中值為104億美元,亦優於市場預估的96.8億美元。
高通執行長Cristiano Amon表示,今年早些時候,為了取得額外晶片供應所做的努力已經成功,這反映在我們創下新高紀錄的第一財季預測中,這表示我們的供應無虞。
財務長Akash Palkhiwala在法說會上表示,高通預估2022財年調整後獲利將成長逾20%,遠超出華爾街預估的成長12.5%。
這份樂觀的財測也可能是全球晶片短缺問題正在緩解的信號。全球晶片荒已經影響包括蘋果和三星等高通主要客戶的生產。
在晶片的代工生產方面,高通向來不願意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使其成為少數在旗艦版晶片的供應鏈中同時引進三星電子和台積電的IC設計公司。而在舊型的製程技術上,高通則交給台積電、聯電和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
Moor Insights & Strategy表示,過去有人批評高通這樣分散代工廠的做法過於複雜,但現在看起來卻非常聰明。
高通執行長Amon表示,晶片業務持續暢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Android手機市場所推動,因為包括小米在內的高通客戶正在搶佔華為手機的前用戶。
高通公布,第四財季(截至9月26日)營收年增43%,為93.2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88.6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為2.55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2.26美元。
其晶片部門第四財季營收為77.3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72.7億美元。各類晶片營收成長率介於44%~66%,以物聯網晶片營收增長最為強勁,而手機晶片營收則年增56%。
過去幾十年來,高通的核心業務是手機使用的數據機晶片。儘管數據機晶片仍是該公司最大的市場,但在2021財年,射頻晶片、車用晶片和物聯網晶片等其他市場也貢獻了逾100億美元的晶片營收。高通2021財年全年晶片事業營收為270億美元。
執行長Amon在談到公司為業務多元化所做的努力時表示:「如果占整體晶片營收達38%不算成功,我不知道什麼才叫成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