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首屆「成大電機論壇」今(10)日登場,台積電(2330)副總經理秦永沛認為,半導體業是資金、技術及人才密集產業,需花時間布建生態環境及產業鏈,要在地化並不容易。台灣在此已建立得相當完整,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發展仍非常樂觀。
秦永沛指出,半導體產業2000~2015年維持平穩發展、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3%,隨後成長動能明顯轉強,年複合成長率提升至7%。預期2021~2025年將延續成長趨勢,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進一步提升至逾10%。
秦永沛表示,5G、AI帶動高速運算(HPC)需求增加,疫情更帶動數位轉型加速,為驅動半導體真正需求成長的2大動能。雖然疫情造成的供應鏈混亂及晶片荒嚴重,預期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緩解,台積電因此對此積極進行投資擴產。
秦永沛指出,地緣政治促使半導體在地化趨勢,但半導體業為資金、技術與人才密集產業,需花時間布建生態環境與產業鏈,在地化並不容易、也違反經濟法則。不過,台灣對此已建立得相當完整,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發展仍然非常樂觀。
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則以「人工智慧浪潮-記憶體的挑戰與展望」為講題,指出AI人工智慧已啟動下一波工業革命,而機器學習高度仰賴數據截取及運算,進而帶動高容量記憶體需求大幅提升,節能議題則使大容量低功耗記憶體成為主流,促成記憶體邁向3D結構發展。
為進一步降低運算功耗,記憶體由單純的數據儲存功能,轉向具運算功能的記憶體運算中心(Memory Centric)。吳敏求認為,此項新解決方案未來更可結合邏輯晶片,形成更多元的應用領域,使記憶體脫胎換骨、由配角轉為主角,脫離周期循環宿命。
南茂董事長鄭世杰則分享IC封裝產業發展與趨勢,指出半導體終端應用的多元化與快速升級,IC封裝扮演的關鍵角色亦日益重要。為順應各類終端產品朝輕薄短小與多功能要求發展,推動封裝型態從傳統的單晶片封裝,朝向微型化、高密度化與模組化發展。
聯發科副總經理高學武則從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發展如何豐富人們的生活談起,並分享聯發科設計的產品及應用方向遵循驅動摩爾定律持續往前,介紹摩爾定律未來將遭遇的挑戰及克服方法,並介紹聯發科對此相關研究成果。
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則壓軸探討半導體的未來產業應用趨勢,指出市場規模以數據運算及通訊為大宗,工業、汽車及消費電子居次。若以零組件需求觀察,則以記憶體及微元件為大宗,其次為顯示器、類比及邏輯元件。
陳其宏指出,5G因頻率變高促進新興材料的第三、四代半導體應用發展,從汽車照明、空氣與水的純淨、顯示及VR/AR系統、感測、通訊雷達、電動車到綠能應用,提供無限可能。台灣科技業位居半導體產業鏈最前沿,應掌握未來可觀的應用發展趨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