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今(17)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歐盟臨時延後一項升級與台灣貿易關係的機密計畫,顯示歐盟內部對於如何最好地平衡與台北及北京的關係仍存在不確定性。
報導指出,部份歐洲議員希望在歐盟議程中,將台灣議題列在更重要的位置,但內部也有人擔心,如此與北京的關係可能進一步惡化。
根據多名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原訂19日宣布一項與台灣在貿易、經濟議題上聯絡的新戰略形式,新架構包含在半導體等特定領域上進行更多定期會議與合作,以及更多高級官員的訪問,這標誌著每年歐盟與台灣之間的貿易磋商再擴大。
不過由歐盟貿易委員會處理的這項公告在最後一刻推遲,根據歐洲議會的消息人士指出,有可能在稍後其他天重新審議。
報導指出,今年上半年,歐盟與北京的關係急速惡化後,歐盟正試圖重新與北京接觸,同時間加強與台灣的關係。普遍認為,部份歐盟高級政要擔心,在追求後者目標的同時可能危害前者。
中國大陸駐歐盟大使張明昨(16)日警告:「任何與台灣當局發展正式關係的企圖都是不可接受的。」
報導指出,一直以來歐盟官員重申,促進與台北的經濟關係仍落在一個中國政策的範疇之下。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10月表示,「歐盟有興趣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加強與台灣的關係與合作。」
不過報導也指出,歐盟執委會對於與台灣發展雙邊投資協議並不感興趣,一名歐盟貿易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我們正在尋找可行的選項來促進與台灣的接觸,台灣仍是重要且志同道合的貿易夥伴。」
歐洲議會消息人士透露,為非關雙邊投資協定所進行的準備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性,鑒於歐盟與台灣之間的投資流動相對自由,官員並沒有看到達成協議的依據,不過如果達成協議,對台灣將是政治上的重大勝利。
報導指出,歐盟議員及捷克、立陶宛、斯洛伐克等官員已經下定決心將台灣議題提上歐盟議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歐中關係問題專家巴爾金(Noah Barkin)指出,「在部份國家,台灣議題一直是禁忌,不過因為立陶宛、中國的行為、它對台灣周遭的軍事展現,這個(現象)正在改變,所以我認為歐洲內部將會有關於對台政策的更廣泛討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