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報導,中國最大的省份之一河南省,其安全官員已經委託設立了一個監視系統,他們希望使用該系統跟蹤記者、國際學生和其他「可疑人員」。據報導,河南省政府採購網7月29日發布的一份招標文件詳細介紹了一個系統的計畫,該系統可以使用3000台連接到各種國家和地區數據庫的面部識別攝像頭,匯編來到河南的相關人員的個人檔案。
河南省政府採購網站上公佈的另一份文件顯示,中國科技公司東軟集團9月17日獲得了一份價值500萬元(約合78.2萬美元)的合同,該公司被要求在簽訂合同後2個月內完成監控系統的建設。路透社無法確定該系統目前是否在運行。總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的東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中國正試圖建立監控技術網路,在公共場所設置數百萬個攝像頭,並越來越多地使用智慧手機監控和面部識別等技術。一些安全專家稱這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監控技術網路之一。
總部位於美國的監控研究公司IPVM密切跟蹤了該網路的擴張,並首先發現了河南的這份文件。IPVM說,這份招標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記者指定為監控目標,並為公安部門快速找到他們並阻止他們的工作提供了藍圖。
路透社無法找到任何文件,證明記者或外國人是中國其他地區監控系統的具體目標。河南省政府和警方並沒有回應置評請求。公安部和中國外交部也沒有置評。
這份近200頁的招標文件來自河南省公安廳,它沒有說明跟蹤記者或國際學生的原因。公安廳還希望追蹤的另一類人是「來自鄰國的非法居民」。截至周一,公眾已無法點擊閱覽這份招標文件。
招標文件中規定的攝影機必須能夠為面部部分被口罩或眼鏡遮住的個人建立相對準確的文件,並且必須能夠通過上傳圖片或搜索其面部屬性在數據庫中搜索目標。
該系統將由至少2000名官員和警察進行操作,並根據招標文件規定,記者將按風險等級由高到低分為三類:紅色等級、黃色等級和綠色等級。根據招標文件,如果記者在河南登記入住酒店、購票或跨省,將會受到警告。
文件中寫道:「必須跟蹤和控制可疑人員,進行動態研究分析和風險評估,並根據記者的類別進行應對。」文件還詳細介紹了針對其他群體的不同預警系統。
今年2月,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表示,中國在2020年採取了新冠病毒預防措施、恐嚇和限制簽證等措施來限制外國報導,並引用了對記者的年度調查和對外媒駐華分社負責人的採訪的回應。中國外交部當時稱駐華外國記者協會的報導毫無根據,並稱中國堅決反對以所謂新聞自由為名編造假新聞和虛假信息攻擊抹黑中國。
去年10月,河南省政府在其面向潛在供應商的採購平台上發佈了一份針對計劃項目的簡短總結,稱該系統將「以外國人為中心」,並有助於「保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