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環球時報》2日報導,1日起,中國輸往歐盟成員國、英國、加拿大、土耳其、烏克蘭和列支敦士登等32個國家的出口商品,不再享受普惠制關稅優惠待遇。目前仍然給予中國普惠制待遇的只剩挪威、紐西蘭、澳洲3國。其中,最近跟中國關係相當緊張的澳洲也赫然在列,為某些國家對中國外貿的高度依賴提供了生動的佐證。

據香港《亞洲時報》報導,自1978年中國宣布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以來,全球先後有40個國家給予中國普惠制關稅優惠。而早在32國取消對中國的普惠制待遇之前,瑞士、日本、俄羅斯、哈薩克、白羅斯等國已將中國從普惠制名單中刪除。迄今只剩挪威、紐西蘭和澳洲繼續對中國實行普惠制待遇。

《環球時報》報導,中國世界貿易組織(WTO)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說,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歐美國家不再給予中國普惠制,說明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強,已逐漸從普惠制「畢業」。那麼取消普惠制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是什麼?霍建國認為,歐美國家的正常關稅維持在2%-3%之間,即便取消普惠制,恢復到正常關稅水準,對中國產品的影響也不大。一個最具說服力的例子就是,美國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加徵高額關稅之後,中美之間的貿易額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出現了大幅增加。

《環時》報導,正如專家所言,中國從普惠制關稅「畢業」,並不影響中國外貿在全球的重要地位。3個僅存的對中國保留普惠制的國家中,最近跟中國關係相當緊張的澳洲也赫然在列,為某些國家對中國外貿的高度依賴提供了生動的佐證。

《環時》報導,近年來,澳洲執政聯盟奉行右翼政策,導致中澳經貿關係不斷惡化。從去年開始,澳方在WTO框架內多次發起針對中國的訴訟。澳方還跟隨美國腳步,宣稱中國對澳輸華產品徵收關稅是「經濟脅迫」,刻意製造兩國間的貿易紛爭。然而,事實是澳洲在過去18個月挑起的貿易爭端對中國的影響微乎其微,卻給澳國內多個產業造成嚴重損失。更為諷刺的是,在此期間,美國、加拿大和紐西蘭對華出口大幅提升,迅速填補了澳洲對華貿易減少的空缺。

《環球時報》引述澳洲廣播公司(ABC)11月30日報導,雪梨科技大學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與2019年相比,今年前9個月,受制裁影響的12項澳對華出口產品總值同比下降了126億美元。同期,美國對華出口的同類商品總值增加了46億美元,加拿大和紐西蘭對華出口的同類商品總值分別增加了11.1億美元和7.86億美元。無怪乎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所所長勞倫森形容,澳洲總是為「澳美並肩站在一起」的說辭感到興奮,但是深入研究貿易資料時,卻發現美國在「竊取」澳對華出口方面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從去年5月以來,澳洲出口商因「支持美國的反華運動」受到嚴重影響,受損行業包括煤炭、大麥、牛肉、木材、龍蝦和葡萄酒。勞倫森無奈地表示,相比其他美國的「戰略盟友」,澳洲幾乎是「獨自承擔了所有反華成本」。

#中國 #普惠制 #澳洲 #關稅 #紐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