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研究院攜手台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12日舉辦「NExT Forum」量子計算論壇,邀請全球知名離子阱技術專家及量子計算產業領袖線上與會,分享量子科技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擴大國內對量子運算研究的關注,盼帶動台灣量子科技產業整體發展。
鴻海董事長暨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指出,隨著電腦硬體增長幅度趨緩及傳統電腦計算能力趨近飽和,量子科技被譽為下一世代的解決方案,可視為驅動人工智慧、新世代通訊、半導體、資通安全變革的重要技術,需把握量子計算技術發展契機。
劉揚偉認為,量子計算為鴻海集團邁向F3.0科技鴻海的重要武器。對此,鴻海研究院將首創成立首座離子阱實驗室,邀請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銘顯及台大物理系副教授林俊達共同參與籌辦,並邀請林俊達擔任鴻海研究院離子阱實驗室主任。
劉揚偉認為,台灣擁有全球頂尖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可加速量子電腦硬體研發,以儘早趕上國際前瞻技術。透過成立首座離子阱實驗室,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將積極培養台灣相關人才,期許能成功延續台灣在半導體的產業優勢,再創下世代資訊產業奇蹟。
鴻海研究院諮詢委員、台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理事長、台大–IBM量子電腦中心主任張慶瑞指出,目前量子科技在技術發展上可分成幾個重要領域,包括IBM推動的超導位元,以及Quantinuum(原Honeywell)、IonQ推動的離子阱技術。
張慶瑞表示,鴻海研究院在評估人力、物力及可能性發展後,將投入離子阱發展,期許集結台灣關鍵人才資源,整合矽島基礎往量子科技的未來前進,建立台灣的基礎研發能量及離子阱量子電腦未來發展可能,期許未來能如同半導體產業一般,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林俊達則表示,未來將結合鴻海的半導體、資通訊和精密製造能力,開發離子阱晶片、積體光學及先進集成電路等核心硬體設施,由量子計算研究所主導開發量子編譯器,預計在5年內推出5~10位元開源、可編程的離子阱量子電腦作為台灣社群教學訓練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