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受疫情與三級警戒影響,消費爭議案件量暴增,新北市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去年受理消費爭議案件高達1萬6756件,較2020年增加1348件(8.7%)創歷史新高。消費爭議最多5種類型依序為網購爭議4053件、線上遊戲1425件、食品1344件、健身1101件及通訊服務及周邊產品985件。

新北市政府消費者保護官表示,去年許多業者面臨工廠停工、被迫停業、活動停辦與運送遲延等衝擊,倒閉的店家不在少數;而消費者也因疫情而取消原訂的婚宴、聚餐及旅遊行程,衍生大量退費爭議。消保官呼籲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對於預付型交易以及網路購物應該要特別謹慎,以降低業者倒閉或失聯的風險。

其中網路購物爭議高居近3年消費爭議案件量第1名,網購詐騙、退貨遭刁難以及募資平台消費爭議層出不窮。

消保官表示,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雖然賦予消費者於通訊交易收到貨品7日內得不附理由向賣家解約的權利,但透過一頁式網站、Facebook或LINE購物的民眾通常找不到賣家的真實姓名及地址,如改向代收貨款的超商或物流業者主張權利,也不見得能拿回貨款,消保官拍攝「網購四大風險!反詐騙!」短片,持續於臉書粉絲團、Youtube頻道及台鐵通勤電車車廂播放,期能減少相關消費爭議。

其次為網路連線遊戲消費爭議,主要為玩家遭停權、伺服器連線品質不良以及未成年人未經家長同意購買遊戲點數費用的爭議。消保官提醒消費者,某些標榜「全球直營」或「全球同服」的國外遊戲公司在台灣並無代理商,消費者難以透過我國消費爭議申訴管道主張權利,千萬不要冒險使用外掛程式。

排名第3為食品類,爭議型態包括某米餅工廠使用非供食品用氮氣,某壽司店「鮭魚之亂」收費爭議以及美食外送平台APP之餐點數量或品項不符、未按時間送達及取消訂單等。

消保官指出,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消保官呼籲消費者對於預付型交易、網路購物以及交付定金應格外審慎,在疫情期間避免不必要的消費風險,才能安心過好年。

#消費爭議 #消費者 #爭議 #消保官 #網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