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肉眼看不到的微真菌,是敵?還是友?科博館今天起推出《眼不見微菌—微真菌特展》,並表示,人類的飲食與生活處處充滿著微真菌,不只用於飲食、還能用於治病,包括酒類、紅麴、豆腐乳、起司等發酵調味品、食品,甚至化妝品、醫療用藥等。然而,食物發霉、人體健康狀況不佳引發真菌性疾病等,也能讓人聞之色變。
《微真菌特展》展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多年來典藏的真菌標本,並與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合作,透過裝置、影片、照片及封膠菌盤等多元形式,展出微真菌菌株,並推出擬人化Q版微真菌人偶亮相,將展至今年11月27日。
策展人黃俞菱博士表示,微真菌和其他生物、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特展展出科博館在發現、保存與研究真菌的生物多樣性,並從生態、生活、與學術研究等多元面向介紹微真菌;策展人張瀛則指出,人類肉眼看不到的微真菌,本身並無「好」、「壞」之分,但與不同的生物、物質與環境交互作用,就可能帶來「好」或「壞」的影響。
特展規劃四大單元,在「真菌世界」單元展區,可從窺視孔互動裝置與菌盤一探微真菌真面目;「是敵是友?」單元則以植物真菌、地衣和蟲生真菌為例說明共生關係;「生活中的好、壞菌」展區,展出人類飲食與生活的微真菌,舉凡酒類、醬油、味噌、紅麴等調味料,豆腐乳、起司等發酵食品與清潔劑、醫療用藥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