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山湖的地主們將林徑開放公眾使用。(林試所提供)
崩山湖的地主們將林徑開放公眾使用。(林試所提供)

傳統私有林因成本高、收益期長、木材價格低,加上林主多已高齡,林地多半缺乏管理,但仍有少數林主憑藉一己之力,積極投入森林管理工作,提升森林價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自2019年透過「私有林領航評選」計畫,發掘並記錄170處私有林模範生,未來將彙整優質私有林主的經營模式並提供參考,鼓勵更多林主投入。

根據統計,森林覆蓋了台灣近60%的面積,約占210萬公頃,其中公私有林面積有23萬公頃,為8萬名林農所有,每人平均低於3公頃。

林試所森林經營組組長王培蓉表示,有相當多私有林主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花費鉅大的時間、管理成本,獨立照顧好森林,所衍生的森林生態效益無形中卻是回饋給社會全體共享。對還沒開始管理的林主,這些範本提供的經營心法,能讓其他林主覺得經營也許沒有那麼困難,而能有個好的起步。

舉例來說,陳錫江的林地位於宜蘭崩山湖地區,燈篙林道一帶,原本是柑橘產區,於1980年代產業沒落後,之後改植杜英、肖楠等林木,十餘年來林地的撫育、修枝、除草等工作均親力親為,樹木長高得搭梯子才能修剪,每棵樹都在他的照拂下顯得生氣勃勃、旺盛而健康。

而位於崩山湖的另一處山坡,放眼可見林相優美的肖楠林,間綴著櫻花景觀,這是莊東隆的團隊及長年合作夥伴共同努力的成果。莊東隆本身即有為數不少的私有林及承租林地,也接受其他林主委託造林,以擴大林地面積進行規模化的經營。

林試所表示,除宜蘭崩山湖外,該所與合作團隊已初步訪查170名優質林地的典範,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現地訪查、整理、脈絡化這些林主的經營模式,將透過媒體傳播讓社會大眾能認識、肯定這群森林工作者。

林試所主秘林俊成表示,小林主的問題在於每個人擁有的和能運用的資源,差異很大,從研究的觀點就不同的地理條件及經營目的都篩選出相應的模範林主,可以滿足不同林主的需求;此外,私有林對環境貢獻及木材生產的角色將愈趨重要,透過建立生態補償、碳權交易與森林基金等誘因,共同達成淨零碳排的全球性目標,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林主 #私有 #經營 #森林 #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