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由於受到成長股走勢修正的影響,外資在上周對亞洲股市的布局也出現了分歧的局面,以價值股為主的東協股市在上週受到外資的追捧;反觀以成長股為主的東北亞股市在上週卻受到資金壓抑,例如大陸與台灣股市各自流出了3.75億美元與3.34億美元,僅有韓國股市吸引5.72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反觀東協各國股市,當資金在通膨初期轉向價值股的影響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與越南股市皆同步吸金,即使菲律賓股市在上周遭遇了0.28億美元的外資賣超,但當地大盤指數在上周反而上漲2.04%,其餘東協股市在上周也是呈現同步上漲的局面。不過,印度股市還是受到的資金壓力,在上周繼續對外淨流出7.44億美元,也導致印度股市從今年以來已大幅流出65.89億美元,是亞股今年來最大的受災戶。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美國股市與成長股在這段期間之所以大幅震盪,主要來自兩個因素,一個是通膨走揚讓市場引發對聯準會的升息預期,另一個是地緣政治風險對商品原物料價格的干擾。表面上來看,這兩種因素彼此疊加,導致了美股從2022開年以來處於震盪局面,但在實際上,這些震盪都指向一個重要的結論:通膨走揚反映全球與美國經濟正在擴張,地緣政治只是輕輕從旁推了一把。

林雅慧表示,從這角度來看,當前市場的激烈震盪,其實是投資人在情緒上受地緣衝突的反應,並不是實體經濟真的出現了逆轉。而且根據歷史經驗,但凡投資人的情緒陷入悲觀,大盤指數在不久之後反而會開始向上,可見投資人情緒與股市的實際走勢,有著明顯的負相關。

這情況也反映在上周的亞洲股市與新興市場股市的資金流向上。之前跌幅較深的東協股市在上周反而吸引資金流入,而即使受到美股的震盪,但以成長股為主的東北亞股市,上周的跌幅也都在1%以內。另外,除了新興亞洲股市外,上周拉丁美洲、甚至新興歐非中東股市也開始出現資金流入,可見在通膨預期升溫的同時,價值股還是可以吸引到市場上相對多的資金挹注。

林雅慧表示,最近亞洲已有不少國家開始出現了與病毒共存的呼聲,就連台灣也在思考下半年開放外國人入境,顯示亞洲的經濟動能在今年可望延續。另一方面,大陸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也開始逐步發力,境內資金也出現回補互聯網等類股的趨勢,合計持股比例甚至也來到2021年初的高點,顯示北京官方穩增長的政策已逐步收到成效。

摩根資產管理指出,當前市場還是極容易受到各種消息而震盪,這也顯示在通膨背景下,市場對聯準會在升息前的不安,但長線來看,升息反而是景氣擴張的前奏,所以投資人這時最好打造全球型配置的資產組合,因應短線市場上的震盪。

#全球 #新興 #億美 #出現 #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