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經發局長廖泰翔24日表示,高雄產業深受國際市場牽動,2019至2020年,因美中貿易戰及COVID-19疫情影響,銷售額連續2年明顯下滑,但,2021年起,台商回流投資,加上疫苗普及接種率提高後,各國經濟陸續復甦,帶動產業需求逆勢成長,高市府也把握機會招募包括半導體、5G資通訊及百貨零售業等關鍵大廠投資高雄,布局後疫情時代市場。
廖泰翔指出,去年10月,高市府配合中央振興五倍券,推出「高雄開就賺」活動助攻,帶動服務業銷售額成長,其中,受振興的百貨業,全年業績達570億元,雖居六都第二,但成長率9.24%,則為六都之冠,也遠高於全國平均0.4%。
此外,同樣受振興的高雄KTV視聽中心業、美容美髮業、以及美體按摩業,在全國平均都呈現負成長困境下,還分別逆勢成長51.07%、9.9%、以及4.86%,成績表現也都是六都之冠,他說,旅宿業則是成長9.96%,是六都第二,可見振興相關活動有效,帶動庶民經濟復甦成長。
廖泰翔表示,高雄市長陳其邁2020年8月上任後,積極招商引資,累計各產業投資總額逾5000億元,不僅台積電、默克、英特格、緯創、穩懋、日月光、三元能源等多家科技大廠,相繼投資高雄,頂尖商企日商三井、洲際酒店、全聯實業等,也都看好投資高雄,加上獲中央大力支持開發的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橋頭科學園區、仁武產業園區、以及楠梓產業園區,將全面加速推動大南方產業升級轉型與經濟發展。
高雄經發局表示,高雄市2021年營利事業銷售額首度突破5.5兆元,比2020年增加逾1兆元,在疫情中逆勢突圍,除了受惠歐美爆量訂單及「高雄開就賺」等振興消費刺激,更顯見市長陳其邁領導防疫有成,上任後「兩年拚四年」緊緊緊施政,有效帶動高雄產業及經濟復甦。
經發局指出,高雄市2021年營利事業銷售額年增23.28%,不只是六都之冠,也高於全國平均值的16.25%,其中,製造業成長幅度最高達34.94%,總銷售額逾2.4兆元,主要是化學材料與基本金屬,受惠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復甦,訂單爆量。
此外,批發零售業表現也相當亮眼,銷售額達1.8兆元,比2020年成長17.95%,加上三級產業的農、工及服務業的銷售額,也分別成長38.35%、29.95%、以及16.41%,成長率均為六都之首。
高雄營利事業銷售,在疫情下,創歷年新高紀錄,台灣經濟研究院產業發展處分析指出,高雄擁有深厚的工業基礎,面對世界轉變的局勢,正是練功升級的好機會,在中央支持與市長陳其邁積極努力布局下,國內外大企業看好高雄未來發展,紛加碼投資落地高雄。
此外,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去年12月製造業景氣最新調查,超過四成電子機械業、鋼鐵基本工業、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運輸工具業廠商,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表現,今年則受惠新興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持續擴展,具金屬及石化等製造業強健基礎的高雄市,未來營收可望再創新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