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時代,一個人只有高調才會叫人看見、叫人知道、叫人關注。
高調必須強勢,不怕攻擊,反過來愈被攻擊愈受關注,愈能成為一時輿論的主角,幹出點什麼都會熱銷;高調不僅風光,還帶來名利雙贏,所以有人選擇高調。
高調也會使人上癮,高調的人往往離不開高調,像人吸的菸、飲的酒,愈好愈降不下來,降下來就難受。可是網路是滾動式的,喜新厭舊的。任何人都很難總站在高音區裡,所以必須不斷地折騰、炒作、造勢、生事,才能持續高調。
有人以為高調是一種成功,其實不然。高調只是這個時代的一種活法。當然,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活法,選擇什麼都無可厚非。
可是,另一些人偏選擇另一種活法─低調。這種人不喜歡一舉一動被人關注,一言一語被人議論,不喜歡人前顯貴,更不喜歡被「狗仔隊」追逐,被粉絲死死糾纏與圍困,被曝光得「一絲不掛」;他們明白在商品社會,高調存在的代價是被商品化。這樣,心甘情願低調的人就不為人所知,但他們反而能踏踏實實做自己喜歡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品味日子,活得平心靜氣,安穩又踏實。
低調是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高調是為了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文化也是一樣。
商業文化就必須是高調的,只有高調才會熱賣熱銷,低調誰知道,誰去買?然而熱銷的東西不可能總熱銷,它遲早會被更新鮮、更時髦的東西取代。所以說,時尚是商業文化的寵兒。在市場上最成功的是時尚商品。人說時尚是造勢造出來的,裡邊是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但商業文化不怕泡沫,因為它只求當時的商業效應,一時的震撼與強勢,不求持久的魅力。
故而,另一種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純文化很難在當今大紅大紫,可是它並不會為大紅大紫而放棄一己的追求。它甘於寂寞,因為它確信這種文化的價值與意義。
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在市場稱霸的社會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氣的一群人。他們平日不知躲在什麼地方,很少伸頭探腦,有時一兩年不見,看似人間蒸發了,卻忽然把一本十幾萬字或幾十萬字厚重的書拿了出來;他們筆尖觸動的生活與人性之深,文字創造力之強,令人吃驚。待到人們去品讀、去議論時,他們又不聲不響地不知紮到什麼地方去了。也許,唯有這樣才能寫出真正洞悉社會人生的作品來。
有些作家天生是低調的。他們生活在社會深深的皺褶裡,也生活在自己的心靈與性情裡,所以看得見黑暗中的光線和陽光下的陰影,以及大地深處的痛點。他們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會經營自己,只會塑造筆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一樣:自己低調,是為了讓思想真正成為一種時代的高調。
享受一下低調吧─低調的寧靜、踏實、深邃與雋永。低調不是被邊緣、被遺忘,更不是無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低調和安於低調。
(尹成榮/摘自微信公眾號「九分成長讀書社」,圖/〔義大利〕史蒂芬妮‧因凡特)
本文作者:馮驥才
(本文摘自《讀者雜誌03月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