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預期美國期中選舉會以經濟、物價通膨和新冠疫情將為最熱門話題,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政治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選民會著眼外交和軍事議題,中國和俄羅斯威脅將再次躍升檯面。

《美國之音》報導,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將在11月8日投票,美國公民將選出美國眾議院所有435個席位,以及參議院1/3的34個席位,這將決定美國會參眾兩院由哪個黨掌控。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威脅」被視為決定勝負的大牌,但也有觀察指出,「中國威脅已是兩黨的共識,不會造成民主黨與共和黨分裂。

位於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公共管理與政策副教授卡普里.科法若(Capri Cafaro)表示,美國民眾的確對中國議題很關注,包括貿易、貨幣、台灣等問題。如果談及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就是西方如何應對這場危機,理論上是在台灣問題上向中國發出信號。儘管台灣還沒有發生什軍事行動,但是,每個群體如何看待台灣獨立的概念,是可以推斷的。因此外交政策會是這次期中選舉的主要推動力量。

美國《政治家》刊文稱,一些州的國會議員基層選舉中,「選民對新冠源頭的爭議、工業生產外包到中國和台灣海峽與日俱增的緊張局勢很敏感」。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博士說,在針對中國的立場上,拜登上台後,基本沒有推翻和否定川普對華政策,所以,中國威脅在兩黨之間很難說有太多的分歧和差異。拜登對華強硬立場,基本讓共和黨沒辦法找到可以攻擊的機會。

位於華盛頓的民調機構皮尤研究所不久前在一份總結報告中稱,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對中國人權政策的擔憂都明顯加劇,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美國加圖研究所在一篇總結文章中亦稱,「(美國)媒體觀點對中國進行更廣泛批評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

代表密蘇里州第4選區的美國現任共和黨籍國會眾議員維琪.哈茨勒(Vicky Hartzler),也是跨黨派組織「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的成員。不久前,她發佈了自己主持的四集專題片—「中國威脅」,她在影片中說,「美國面對大量威脅,不過,沒有哪一個比中國威脅更加令人擔憂。」

加州的民主黨籍國會眾議員趙美心對《政治家》說:「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競選活動,是對中國的挑戰和機遇進行具體說明,讓選民瞭解情況並做出選擇;但通常我們都看到,大家的言論聽起來都簡化為『對中國強硬』,意思模糊不清加上仇恨外族情緒……」。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在題為「華盛頓必須準備同時應戰俄羅斯與中國」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應該開發出一套戰略,能夠同時阻嚇、並在必要時擊敗俄羅斯和中國」。

文章來源:烏克蘭戰火連天 中俄威脅再成美國中期選舉焦點

#美國 #中國威脅 #期中選舉 #俄羅斯 #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