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習拜視訊峰會登場,在俄烏戰火下,尤其引起全球關注。比較雙方關切點,美國重點擺在烏克蘭局勢,中國則首重台灣問題。在宣傳節奏上,中國這次可謂先聲奪人,既打破新華社通稿結構慣例,拉拜登為一中原則背書,更在會談結束不到一小時就搶先發出新聞稿,讓美國處於被動。

按新華社的外事通稿慣例,都是以中方官員意見為先、為主,僅會在文末最後一兩段,簡述對方意見。不過這次習拜峰會的新華社通稿,在第一段簡述時間場景後,第二段就以「拜登表示」開頭,全段留給拜登,白紙黑字留下拜登重申「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以及堅持一中原則等說法。

新華社通稿將拜登的說法置於習近平之前,算是破天荒,不過再往下看就知道是為了後面做鋪排。在第四段,習近平強調:「總統先生剛才又重申,美方不尋求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對於你的這些表態,我是十分重視的。」

也就是習近平重申了拜登的重申,官方通稿也完整呈現了兩次。會有這樣的安排,或許與上次習拜峰會的「教訓」有關。

去年11月16日習拜視訊峰會,新華社也曾指出,拜登表示奉行一中原則、不支持台獨,但白宮新聞稿隻字未提,當時有輿論批評中國單方面說法不可信,白宮官員也未正面回應拜登到底有沒有說不支持台獨。這次中國索性就把拜登的話放在前,再讓習近平重述,且強調「對於你的這些表態,我是十分重視的」,讓美方無法「賴帳」。

再看發稿速度,這場會談從台北時間18日晚上21:00至22:52,美國是在會談結束後約2小時,大約19日凌晨1點才對外說明;中國則在會談進行期間,就陸續透過央視新聞微博釋出片段內容,在21:59發出第一則訊息,完整的新華社通稿,更在會談結束後不到一小時的23:48發出,可謂先聲奪人,就連白宮發言人莎琪都形容「remarkable!」(不凡的)。

但也因為中國在宣傳上先發制人,讓白宮必須花不少篇幅,去回應解釋關於中方稱拜登重申「一中原則、不支持台獨」的說法。白宮在一份背景簡報(readout)中,強調了對台六項保證、《台灣關係法》,也說對台灣的支持堅若磐石。

白宮的新聞稿,將主要重點放在俄烏局勢,直指俄羅斯無端入侵烏克蘭,並詳細說明美國為防止和應對俄羅斯入侵所做的努力。不過拜登說的這些,在新華社通稿僅以三兩句話帶過:「雙方就當前烏克蘭局勢交換意見。拜登介紹了美方的立場,表示願同中方溝通,防止事態升級。」

還有一細節,可看出這次會談更為坦率、直截了當。去年11月的習拜會,新華社指二人「充分深入」溝通交流,這次則是「坦誠深入」交換意見。「坦誠」這個外交辭令的背後意義,就是雙方分歧很大,可能快要吵起來,但都完整表達了各自立場。比較中國官方發布的照片,去年11月習拜峰會,有一張習近平笑臉迎人的揮手照,這次發布的照片則較為嚴肅,不見笑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視微博率先披露的文字內容中,關於俄烏局勢,習近平說「國家關係不能走到兵戎相向這一步」,但這句話卻未被寫進新華社通稿;另外在通稿中,習表示「一個巴掌拍不響」,則隱含問題不全在俄國一方的意思。

據了解,新華社通稿需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審核,這樣的細微差異,也留下了解讀空間。

據央視主播康輝的說法,這次習拜峰會「雙方商定不允許媒體進入」,連他也只能在人民大會堂外連線。央視19日晚上的新聞聯播就只能以主播讀7分多鐘新華社乾稿的方式報導,沒有任何畫面(去年11月習拜會有畫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掌握宣傳節奏,就成了另一關鍵。總結來看,中美雙方在峰會上各說各話,在議題上各有所重,在宣傳上各取所需。

#拜登 #中國 #新華社 #通稿 #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