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強強滾,國民黨副秘書長李彥秀召集醫委會防疫專家提出重要呼籲,自全球疫情漫延起,醫委會已多次建議普篩的重要性,並請陳時中儘快建立普篩機制,然都被多次漠視,本次疫情非同小可,請陳時中務必要在最短時間內,擴大普篩量能,並儘早給予染疫民眾抗病毒藥物,才能揪出隱藏黑數,以阻斷傳播鏈的持續擴散,否則疫情難以有效控制。
國民黨醫委會指出,政治不該凌駕於防疫之上,陳時中繼「校正回歸」後,又新創「類普篩」的名詞,說穿了,就是用來掩蓋過去「拒絕普篩」的「雙標遮羞布」,無奈「普篩何辜」?從過去被陳時中貶抑得一文不值,到如今終於有獲得平反的機會,只是仍被加了一個「類」字,以減少過去「冤枉普篩」的尷尬,但除本會各醫療公衛專家外,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亦表示,類普篩就是普篩的一種,兩者差別可能是篩檢範圍大小有所不同;而臺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則認為,如今疫情已擴散,「類普篩」很難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
李彥秀也表示,如今基隆疫情嚴峻,陳時中如願意從善如流,利用普篩介入處理,絕對是必要且正確的手段,但重點是要「快速」找出潛在確診病例,並「立即」採取隔離措施,並給予抗病毒藥物,以有效切斷傳染途徑,然而Omicron變異株的特性就是「高效傳播」,如果僅利用「類普篩」試圖控制疫情,恐怕難以達到「亡羊補牢」的效果,一定要使用更全面的普篩方式,比如針對流動人口,搭配社區篩檢站方式「抓漏」,才能避免病毒遁逃。政策雖然已晚了,但做總比不做好,期盼疫情指揮中心堅持立場,不能虎頭蛇尾。
國民黨醫委會強調,「天下病毒,唯快不破」,面對疫情,「要快速大量普篩、快速出具結果、快速圍堵」,「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天內立即服藥、馬上降低病毒量、傳播就減少!」,本會請陳時中不要再糾結於「新創名詞」,只有採取最快的應變措施,才是對抗失控疫情的唯一解方!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