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只有日本製造業因疫情趨緩PMI稍有上升,其餘各亞洲地區因燃料以及穀類食物成本飆升,景氣前景卻樂觀不起來。以中國大陸3月PMI來看,減幅創兩年以來最大,主因是俄烏戰事影響,以及新冠病毒又再擴散。
3月31日,中國大陸官方版也宣布,當地3月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皆同步衰減,是2020年有新冠疫情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專家學者憂心,亞洲經濟成長基本上都環繞在中國大陸上,現在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成長趨緩,對亞洲來說不太妙。
來看韓國,3月製造業PMI就來至4個月最低,整體出口金額雖創史上最高,但新的出口訂單減幅,卻是自2020年7月以來最大,原油、金屬產品以及半導體等售價大漲是主因。
同樣地,製造業PMI在台灣與越南還算是成長,但增幅變小,馬來西亞則衰退。摩根大通資產管理也認為,所有都是要歸咎於萬物齊漲。不久的將來,這些區域的製造業者,尤其是離消費者愈近的製造業者,與會感受到成本大漲經營壓力。
至於日本3月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當地疫情降溫,內需市場需求反彈,PMI增幅也相對來得大一些。不過,日本出口訂單下滑的幅度卻是不小,也是受到外部需求減少所致,像是中國疫情再起以及供應鏈恐有斷鏈之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