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烏克蘭戰爭至今邁入第49天,烏克蘭頑強抵抗,撐得比二戰期間法國抵抗德國入侵還久,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今(11日)表示,法國失敗的原因兩點,第一是輕敵未積極備戰,第二是失敗主義,而烏克蘭做出了與法國完全相反的應對,才能抵抗至今。
林俊憲透過臉書表示,在法國戰役初期,英國便積極協助,首相邱吉爾也提出許多提議來讓法國政府後撤、重新整軍繼續抵抗,但法國政府內部綏靖派占壓倒性多數,最後在仍然控制大部分領土的情況下投降,至今仍洗刷不掉汙名,以至於到今天還被拿來跟烏克蘭比較。
林俊憲說,烏克蘭政府沒有因為兵臨城下的壓力而投降,完全打破了俄軍當初閃電戰的設想,最後在各國援助下局勢漸漸好轉,抵抗決心越打越強。
不禁讓人思考,當初若法國選擇不投降,接受邱吉爾的提議繼續抵抗、等到美國開始大力軍援,或許粉碎閃電戰幻想的就會是80年前的法國,而不是今日的烏克蘭了。
林俊憲也提到,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可以成為未來的借鏡,法國和烏克蘭兩個案例就擺在眼前,台灣又要怎麼選?決定權就在每個人手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