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微信公號「《人民日報》評論」〈人民銳見〉欄目12日針對網路水軍亂象指出,直播平台上,主播人氣動輒上百萬;選購商品時,評價留言全是圖文並茂的好評……這些看似「人氣活躍」的景象,很容易吸引用戶注意,攫取用戶信任。然而,不少這樣景象背後,是網路水軍一手炮製的數據泡沫。惟有以跨平台、全方位、法治化的機制手段,形成網上網下協同治理,才能更高效、更精準地打擊網路水軍的不法行為,還網路空間一片風清氣正。
人民銳見表示,點讚、轉發0.3元(人民幣,下同),代發內容0.5元,一條好評3元……在網路水軍群聊內,「用戶痕跡」被明碼標價。由網路水軍工頭先發任務,群內網路水軍憑手速先到先得,任務範圍涉及社交、視訊、購物等平台,內容涵蓋各種互動形式,還有意錯開任務時間,規避系統對造假數據的識別……從提出需求,到分發任務,再到下游執行,網路水軍已經形成產業鏈,潛滋暗長中侵蝕著互聯網經濟的肌體,必須高度警惕、嚴加防範。
無論刷點讚還是刷好評,一些商家雇傭網路水軍,目的是營造口碑,以此誘導消費。
人民銳見認為,然而,消費者也由此付出了相當的成本。倘若任由網路水軍肆虐,長此以往會引致劣幣驅逐良幣,損害消費者權益、擾亂市場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網路水軍站在了消費者的對立面,也站在了消費的對立面,必須嚴加治理,確保互聯網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不僅如此,網路水軍亂象損人不利己,自身也會淪為受害者。報酬不高,時間精力成本倒不低。除此之外,刷單往往需要先行墊付,潛藏資金風險。
互聯網經濟是誠信經濟,想要長遠發展,注水刷好評無濟於事,只會適得其反。
因此,治理網路水軍的黑灰鏈條,不妨以治理流量造假為突破口。2022 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明確將加強對流量造假、黑公關、網路水軍全過程、全鏈條的治理。由於網路水軍牽扯面廣、涉及利益主體多,平台責任、商家責任缺一不可,持續治理網路水軍亂象,既不可能一蹴而就,又必須持續發力、凝聚合力。
人民銳見強調,虛擬的互聯網,歸根結底是以真實為根基。只有真實活躍的用戶和數據,才能有效支撐網路經濟的健康發展。治理既有的水軍亂象,警惕可能出現的亂象「變種」,進一步強化平台責任,加強監管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為投訴維權拓寬管道、提供便利,從源頭、交易鏈條等方面立體施策、精準治理,不斷壓縮其生存空間,真正確保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舒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