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同「第三學期」的大學彈性學制已開放,為加強產學連結,教育部延伸出「彈性學制育才先導計畫」,鼓勵學校利用這段課時,邀業師到校上課或安排學生實習。在這當中,校方雖可向官方申請補助款,但仍得自籌措多於政府補助經費兩倍的配合款,不少學校直呼太詭異,不看好企業捐款態度,仍在觀望中。
教育部昨(13)日上午邀集公私立校院協進會代表召開線上會議,討論「第三學期」的可行性。此案已在會中過關,開放各校自行報部申請,高教司長朱俊彰隨後便拋出「彈性學制育才先導計畫」,希望能將產業力量於彈性學制引進到大學,強化人才培育。
據了解,教育部對於「彈性學制育才先導計畫」設有諸多條件,目前初步規畫開放111學年度在「高教深耕計畫」申請補助款達新台幣1億元的大專校院申請,試辦期程為3到4年。
而此案僅開放大學部學生參加,1學期的修課周數,可彈性選擇正課與實習時間配置為「15+3」或「16+2」。修業期限也可縮短,即畢業學分可少於128學分,畢業時如修滿80學分,可獲得副學士文憑。之後如有需要,則可依個人需求再返校修滿學分,便能獲得一般學士學位。
在昨天會議中,這起計畫之所以引起公私校代表質疑,即在於補助經費方面。
依據這起草案,每校無論多少科系申請,教育部核發經費最多就是新台幣300萬元,費用可用於獎學金、業務費用、人事管銷、交通費等,其餘款項則由學校自籌,且要求學校募款費用必須多於教育部核發經費的兩倍以上。
一名公立大學代表說,目前尚無法得知核發款項的流程、順序,「要教育部直接掏錢出來也不可能!」
該名代表認為,依照高教司的規畫,彷彿樂觀認為企業一定樂於捐款,但當中問題很多,像是學生在這段時間實習,不過只有一個暑假,時程最多也不會超過4個月,企業哪會願意幫忙?直呼此案好詭異,公立大學對於經費核發還有募款方案更是擔憂不已。
私立大學協進會秘書長、世新大學法律系教授翁逸泓表示,根據昨天會議來看,教育部想協助企業縮短人才培育時間,不過此案還在發想當中,所以才會邀集各協進會開會討論,如要執行,想必會與各校再討論。
翁逸泓強調,針對此案,私校協進會將會了解會員學校的意見,但也希望教育部能提出更清楚的說明與規範。
教育部則回應,4月13日召開之增列第三學期研商事宜會議,係針對如何促進彈性學制、協助學生職涯發展,與大學及協進會交流意見,尚未形成任何計畫方案,經彙整評估本次與會代表之建議後,後續將再擇期召開會議凝聚共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