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75天,俄軍還沒有建立起空優,顯示出俄空軍作戰能力不佳;有美國防部官員指出,俄軍因缺乏導引飛彈(guided bomb),讓俄軍在經過75天的戰鬥後,仍無法建立空優。
《紐約時報》報導,這位不具名的官員表示,俄軍戰機每天飛行200至300架次,但未能在烏克蘭上空建立空優;而無法建立空優的原因就是因為導引炸彈的不足,且在撤離基輔時也沒有去摧毀烏克蘭的對空飛彈系統,讓他們越來越依賴「非導引炸彈」(dumb bombs)轟炸,俄軍飛機僅能攻擊在地面上不動的目標。
而75天戰鬥下來,俄軍也大量消耗了許多精確武器,如巡弋飛彈與中短程砲彈等。五角大廈2日曾表示,俄羅斯已經使用了2125枚此類武器,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也說,在戰爭進入第二周後,它們的使用量急速下降。
非導引炸彈是美國和北約在911事件之前的裝備,目前西方軍隊幾乎完全改造了他們的武器彈藥,讓飛彈都有雷射或GPS衛星信號將飛彈制導至目標。美官員分析,蘇聯在1980年代才開始對制導炸彈開始產生興趣,但20年前才開始認真研發,而在2015年敘利亞戰爭時展示了部分,但數量有限。
目前俄羅斯有使用的制導飛彈僅限於在Tu-95和Tu-160轟炸機搭載的kh-101巡弋飛彈,另外就是被稱為聖甲蟲的OTR-21托奇卡(Tochka)與9K720伊斯坎德爾(Iskander)飛彈,還有少量從軍艦發射的3M-54 Kalibr「口徑」飛彈。
根據美國防情報局的報告,其中許多都是在過去10年期間部署的,相較之下,五角大廈在 1970 年代後期就在測試BGM-109戰斧巡弋飛彈。
有專家分析,在敘利亞與烏克蘭時的空襲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在敘利亞時,俄羅斯可以在無威脅的情況下在目標上空盤旋在投下炸彈,但在烏克蘭有戰機和對空系統無法做到這點。而俄軍配備的制導炸彈遠遠不足以用來對烏克蘭地域這麼大的國家進行攻擊,甚至有時向烏克蘭發射巡弋飛彈時還會錯過目標導致行動失敗。
有國防官員接受採訪時說,敘利亞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外界評估俄羅斯在為近代戰爭所開發的新系統。而俄羅斯並沒有在當時大規模使用那些武器,導致他們一下擴大規模要攻打烏克蘭時,就凸顯出了武器配備不足的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