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股價4月底下探99.7元的近1年低點,隨後止跌震盪回升,今(20)日持平開出後小漲0.47%至148元,早盤力守盤上。三大法人近日轉站多方,本周迄今買超達3萬6084張,自13日起5天連續買超達4萬351張。

馬來西亞DNeX集團17日宣布與鴻海旗下BIH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規畫成立合資公司,將在馬來西亞建造12吋晶圓廠,新廠規畫晶圓月產能4萬片、鎖定28奈米及40奈米製程,主要應用於功率半導體、射頻(RF)、CMOS影像感測器(CIS)等。

美系外資指出,鴻海集團旗下夏普擁有8吋晶圓廠,加計先前買下的旺宏台灣6吋晶圓廠、及與DNex合資建造的12吋晶圓廠,應可支援集團未來在電動車領域的擴張,達成使集團生產的40%電動車使用內部車用零組件、半導體及軟體。

鴻海維持至2025年取得全球電動車市占率5%的長期目標,並強調聚焦軟體及電子電氣(EEA)等整車組裝,其次是模組和電池、先進EEA控制、半導體等關鍵零組件。透過提供包括內部製造的零組件、半導體和軟體整體解決方案,與純組裝相比可提高毛利率。

美系外資預期,鴻海2022~2024年電動車相關營收為340億、520億、3130億元,貢獻占比為0.6%、0.8%、4.9%。由於毛利率較高、達10~15%,預期車用毛利率貢獻占比將分別達0.9%、1.4%、10.5%,使集團2024年合併毛利率達6.6%。

美系外資看好鴻海至2024年將取得3.6%的全球電動車市占率,主要貢獻者是Fisker、泰國國家石油(PTT)、3款MIH車型及Lordstown的電動皮卡,看好鴻海的電動車業務擴張,將有助於公司擺脫競爭激烈的消費電子市場、實現業務多元化。

不過,美系外資對鴻海2022~24年的獲利預期,較市場共識分別低4%、2%、0%,主因擔憂消費電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鴻海的營收及毛利率預期較低。隨著智慧手機組裝市場出現新進者,美系外資預期鴻海的市占率將從目前的主導水準下降。

由於調升獲利預期,美系外資將鴻海目標價上調10%、自114元調升至125元,惟鑑於目標價的調升空間有限,仍維持「中立」評等。

#鴻海 #預期 #美系外資 #半導體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