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長者行動稍有意外,即易遭骨折。台中市1名77歲林老先生,4個月前因白內障視力不佳跌倒造成左側髖關節骨折接受手術,行動不便併發嚴重肺部感染住院3周,日前社工至家中探視時,發現林老先生又躺在地上痛苦呻吟,高骨折風險讓他常進出醫院。

台中市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醫師黃贊文表示,林老先生被送至大里仁愛醫院才發現除了右側髖關節骨折,還有腰椎壓迫性骨折、右側鎖骨骨折及右側肱骨骨折。

此外,還有泌尿道感染、低血鉀、低血鈉及低血鈣等症狀。經骨科,內科和復健科一同治療,終於順利出院返家。

出院後由社工定期探視,安排在大里仁愛醫院定期回診追蹤治療,黃贊文指出,林老先生屬於極高骨折風險的病患,平常沒有積極治療骨質疏鬆症所以在跌倒後造成多處骨折及引發嚴重併發症。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症不僅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所引發的骨折及併發症對個人生活、家庭照護和醫療花費等影響非常大。

黃贊文說,除了手術治療以外,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可減少骨質流失、增加骨質密度,並可以減低骨折的發生率,統計上,服藥的規律性對骨骼健康也是相當重要,相較於持續用藥的病患,自行中斷藥物治療的病患有較高的比例依然發生骨折。

在藥物治療以外也應該同時加強飲食中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15分鐘的日曬可由皮膚合成足夠之維生素D,運動可以促進肌肉力量、提升身體的柔軟度及協調性。

#骨折 #大里仁愛醫院 #贊文 #右側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