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準會一次大升息3碼,創近30年以來最大。同時,在2022年下半年可能還會再大幅調高利率,對抗與日俱增的通貨膨脹。同時,英國也是如此。相反地,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已經連5個月都沒有變動利率。
美國大力調升利率下,股市、債市還有加密貨幣的震盪更加激烈,外資也連續數月從中國大陸以外的亞洲新興市場撤出資金。利差擴大,以及這些亞洲地區擔心升息會阻礙自己經濟成長是部分主因。
不過,在通膨壓力愈來愈大下,亞洲各國都得認真考慮可能需要量化緊縮。蘇格蘭皇家銀行(NatWest Markets)示警,未來幾周股市震盪可能會比較大。因此,還是要先觀察聯準會7月底的會議決定再說。
摩根大通指出,之前,聯準會一調高利率時,新興市場的資金也會跟著大幅出走回流至美國。但是,目前這些亞洲地區藉著經常帳改善以及本身貨幣體質變強,即使這次外資還是會出走,應該不會上演2016年還有2004年那樣賣翻天,亞洲金融市場大震盪的慘狀。
摩根大通認為,資產配置方面還是要謹慎以及中立一點會比較好。但是,不是說空等著投資機會流失,而是考慮下一步該如何佈局。因此,先觀察亞洲各國經濟成長以及通膨狀況,然後再來決定也不遲。
至於中國大陸未來的成長表現,目前也還說不準。6月,中國大陸對當地企業控管力道趨緩,抗疫嚴規也漸漸鬆綁,但景氣復甦是不是像外界殷盼那樣地快速可見,可能要先打上一個大問號。
專家學者表示,相對於聯準會前兩年大幅降息來救經濟,擔心會出現債務泡沫化的人行,目前量化寬鬆的空間卻相對有限。因中美雙方不同的貨幣政策,也影響中國大陸債券殖利率表現。在外資陸續回流美元後,人民幣在4月份也曾創單月最大貶幅紀錄。
根據美國IIF(國際金融協會)統計,國際資金5月從新興市場撤出49億美元,連續第3個月流出。外資雖然連續4個月減持中國大陸債券,但卻在5月最後一周反手買超中國大陸股票。
摩根大通認為,對經濟發展來說,貨幣、債券以及股票方面當然愈穩定愈好。日前,中國大陸表示,將行動果斷加大對經濟成長支持力度,但不應造成貨幣大量發行,還有透支未來。
至於其它亞洲各國央行該如何應對各自通膨問題,也是值得觀察的投資重點。蘇格蘭皇家銀行指出,6月印尼債券出現拋售潮,因已有跡象顯示,當地央行可能將改變長期維持鴿派的不傾向升息立場。
野村證券表示,亞洲各國開始擔心美國大規模調升利率下,自己會有資金外流,還有幣值走貶的問題發生。同時,許多亞洲經濟體現都面臨通膨壓力。以泰國來說,應該會要開始升息,而印度則在2022下半年,也應該會有大幅調高利率的動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