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閔博士帶領在地解說志工學習無線電追蹤器的操作。(台南社大提供/曹婷婷台南傳真)
孫敬閔博士帶領在地解說志工學習無線電追蹤器的操作。(台南社大提供/曹婷婷台南傳真)
親子檔觀察穿山甲觀察用掉落式陷阱的操作。(台南社大提供/曹婷婷台南傳真)
親子檔觀察穿山甲觀察用掉落式陷阱的操作。(台南社大提供/曹婷婷台南傳真)

穿山甲是台灣淺山地區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台南龍崎惡地地質公園一帶道路常見穿山甲出沒,但穿山甲數量已少,卻曾傳出於182線水桶灣遭路殺;台南社區大學開辦「野地龍崎士」帶領20多名龍崎鄉親及社大學員找尋穿山甲,期促成在地成立社區保育巡守隊,讓更多人了解及保護龍崎地質公園豐富生態。

台南社大主任林冠州指出,社大關注龍崎生態至少7年,隨著中央與地方都同意於此設置生態地質公園,於是攜手在地協會啟動龍崎地質公園的生態課程培力,期能以在地生態資產來促進社區經濟發展,讓更多居民投入生態導覽工作。他舉例,知名182線「水桶灣」不只常傳重機飆速事故,也曾傳出穿山甲遭路殺。

你知道穿山甲是吃住在樹上的舉尾蟻跟白蟻填飽肚子嗎?台南社大「野地龍崎士」由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所穿山甲研究員孫敬閔指導解說,課程設計以台南社大長期累積的龍崎生態調查為基礎,以龍崎永續發展協會解說志工及關注龍崎的社大學員做為培力對象。

孫敬閔說,世界上共有8種穿山甲,棲息在台灣的是中華穿山甲,分布於台灣約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丘陵、原始林、次生林及稻農墾地,由於穿山甲為夜行性、不會發出叫聲、足跡爪痕難尋等特性,調查工作相當困難,通常依靠在地居民發現並通報,才能做進一步追蹤調查。

他說,目前野狗在淺山地區攻擊穿山甲的比例逐年上升,他期待能協助在地社區成立保育巡守隊,共同為龍崎惡地地質公園的野生動物盡一點心力。

在地解說志工楊小姐說,近年時常在182線上目睹穿山甲橫越馬路,看到時,會在安全前提下,協助穿山甲橫越馬路,希望透過專業學習,有效降低穿山甲等動物被路殺的可能。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召集人黃煥彰說,政府在龍崎推動地質公園與自然保留區的設立,龍崎惡地有其脆弱性及多變不可控特性,要避免不當開發及破壞地景,也希望能有更多居民投入生態導覽行列。台南社大也呼籲,目前地質公園地目仍編屬於工業區,市府應將土地回歸山坡保育區的用途,才能防止這塊生態淨土被破壞。

#龍崎 #穿山甲 #台南社大 #地質公園 #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