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建興民有市場內走道地磚重設、招牌新設及油漆,整體消費環境整潔提升。(高市經發局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高市建興民有市場內走道地磚重設、招牌新設及油漆,整體消費環境整潔提升。(高市經發局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高雄全市多達近百處公民營市場,但不少市場面臨老舊、不堪使用等狀況,客源逐漸流失。高市經發局砸近2.5億元在2年內翻新、活化50處市場,盼提升消費體驗,力助客源回流活絡經濟,其中將鹽埕第一市場打造成高雄首座青銀共市傳統市場,預計今年9月完工。

經發局指出,高市現有公有市場41處、列管民有市場52處,過去受限於預算規模,只能採取逐年分區施工改善結構安全、保持市場環境等修繕與維護,但市府特別挹注經費並向中央爭取補助,強化廁所環境、照明改善及環境清潔。

經發局提到,其中爭取到經濟部7737萬元補助,改善29處市場及夜市設施,金額與核定數量位居全國各縣市之冠,旗津區中興公有市場屋頂規畫太陽光電設置,更獲高雄市建築師公會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肯定。

經發局長廖泰翔表示,近2年市府完成多達50處市場改造與活化,其中動用市府第2預備金約3519萬元辦理三民第一公有、三民區建興民有及鹽埕第一公有等三座市場整建,針對內部採光、特色意象、地坪改善、攤位整齊乾淨及公廁改善等項目進行改造,

廖泰翔提到,環境改善、耐震補強及市場活化為市場修繕的3大目標,盼透過市場硬體美學營造及行銷活動、青創補助等方式活化市場,因此特別將建興市場擴柱補強,加強建物耐震程度,翻轉傳統市場老舊昏暗刻板印象。

建興市場管委會主委施宗志指出,此次擴柱補強增加建物安全性、走道地磚重新鋪設解決攤商過往易滑倒疑慮,也改善混凝土中性化剝落問題,提供民眾更便利舒適購物環境,有效活絡在地消費。

此外,針對70年歷史的鹽埕第一市場做硬體改建,改善建築本體漏水及通風採光,為活化市場更徵選「叁捌」地方生活團隊承租並公開招商,讓理念相仿的青年進駐市場,打造高雄首座青銀共市傳統市場,預計今年9月完工,未來可望成為串聯駁二及棧貳庫的觀光廊道。

#市場 #活化 #改善 #青銀 #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