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日晚上,新加坡每單位MWh電力成本竟莫名飆升至4,499.93新加坡幣,約3,207美元且持續30分鐘,成本是每日平均的13倍以上。新加坡批發電力交易平台EMC(能源市場公司)表示,這幾乎已衝到天花板價4,500星幣,上一次出現此狀況是在2012年。

EMC指出,每當電力供應吃緊時,價格就會週期性急速攀升。在未具體說明為何11日購買電價會如此暴增,EMC僅說,在供給恢復正常後,價格也就降下來,這早已司空見慣。

新加坡電力市場主要靠EMC來運籌帷幄,其中,電力調度排程以及指令都需EMC來處理以及下達,像是須全方位考量電廠的可靠度、輸送容量以及用戶不同的負載等。因此,無論是專業技術或是管理成效,外界對EMC都是有口皆碑。

大宗物資期貨交易業者Vanir Global Markets表示,要等到全球政經局勢平穩後,包括新加坡等全球購買能源的費用才可望降低。也就是說,全球天然氣以及煤炭售價的大幅波動,會對仰賴這些燃料輸入的市場造成嚴重影響,除非俄羅斯這條供應鏈能回穩。

價格變化波動太大,會影響到像是上述EMC等,這些在大批購買完能源後,再以鮮少異動的售價供應給一般家庭或大小企業的躉購電力業者。所以,那怕是能源售價只有一點小變化,就會對這些批發電力公司造成營運管理困擾。

亞洲第1個採取電力自由化的國家新加坡,其開放電力市場(Open Electricity Market)政策,讓消費者在購買電力時選擇性以及彈性靈活度更多。不過,無論是向哪間零售商買電,電力供給也掛保證一定是穩定的。

#EMC #電力 #售價 #市場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