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東區及仁德區周邊的東門路、自由路一帶,因地勢較低,每逢短時強降雨即容易積水,市府爭取1億元的前瞻計畫經費補助,首度在東區文忠公園新建2座地下調節池進行截流,完工後最高滯洪量可達6425立方公尺,將能大幅減輕附近三爺溪的負擔,有效改善當地水患。
市府水利局還指出,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開放式滯洪空間,文忠公園則是台南公部門首例大型地下調節池,目前施作進度已達37.35%,超前約20%,預定明年3月中旬完工。
今天上午市長黃偉哲前往視察時,容量4025立方公尺的A池結構體已經完成,容量2400立方公尺的B池也即將動工,至於雨水下水道箱涵還在施作中。未來工程完工後,還將覆土回復原來的公園樣貌,提供附近居民休憩場所。
黃偉哲表示,短時強降雨的天氣型態,是目前治水防洪的一大挑戰;東區東門路及自由路一帶,由於天然地形致道路坡度陡峭,往年常因一場午後雷陣雨,即超過既有的排水負荷能力,造成周邊淹水。新建的地下調節池,未來可因應大約70到80公厘的時雨量,延遲大概1個小時到2個小時的雨水,可有效減少或解決淹水的情形。
另外,調節池蓋好後,公園也會恢復起來,可增加市民的遊憩空間;尤其許多議員都非常重視如何將此一公園優化,下年度將把文忠公園的優化列為優先市政項目,提供東區、仁德區的民眾,一個更好的綠地。
水利局長韓榮華也說,東區東門路一帶的淹水問題,原本的規畫方案是採下水道幹線延伸方式改善,但因此處屬市區及仁德區的交通要道且管線問題複雜,改善工程推動有困難。
韓榮華指出,後續經過多次檢討修正後,改變策略採用綜合治水及逕流分擔的理念,利用既有的文忠公園興建多功能調節池,增加大約6425立方公尺的滯洪空間,不僅因增加都市透水保水的能力,有效改善淹水風險,同時也配合地方意見,辦理公園設施重新規畫改造,增設運動休閒設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