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名出現嘶哮症的2歲染疫男童,仍在加護病房。港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提醒,家長千萬不應以為香港醫療系統可以應付這類重症個案,強調患者即使接受足夠治療,百分百復原的機會仍較低,可能會出現很多後遺症。
劉宇隆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這名男童周末前發病,受感染後氣管內的黏膜發炎和腫脹,使原本已經較窄的氣管收得更細,導致呼吸困難。他說,院方有為男童提供氧氣治療,包括透過俗稱「貓鬚」的輸氧管,以及用面罩,大量輸氧,但男童的神智未見好轉,甚至轉差,需要進一步處方類固醇,以及令氣管擴張等的藥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