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景氣雜音出現,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出現反轉,小米的手機業務受到嚴重打擊,股價從去年9月高點算起重挫將近6成,是港股恒生科技指數中跌幅最大的一檔,即使近1個月來,小米已回購8次公司股票,但股價仍無法止跌,落入歷史低點區間。
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在今年第二季出現明顯下滑,比去年同期下降7.7%,大陸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也下滑10.1%,小米集團的出貨量比去年第二季下降26.2%,毛利率也下降3.1%至8.7%,淨利率驟降83.2%,一連串的慘況讓小米股價直直落。
數據顯示,小米1個月來已耗資4.44億港幣(約新台幣17.4億)回購8次公司股票,但5日仍下跌2.69%,收在10.86港幣,6日則出現反彈,小漲0.74%至10.94港幣,過去小米股價的歷史低點落在2019年9月的8.28港幣。
小米手機業務陷入瓶頸,除了等待景氣好轉外,小米也持續在自動駕駛、電動車業務上進行研發,繼去年3月宣布投入智慧電動車產業後,今年8月小米公開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進度,除了打造500人的團隊,還會透過併購、整合上下游等方式推進中長期的布局。
即使如此,市場也擔心小米在電動車產業的起步較晚,在研發與生產上需要投入很多資金,就算成功進入消費市場,還得面臨激烈的競爭,未來還有很多問題考驗小米,不確定性仍相當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